IMS中基于时延的QoS机制研究与改进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y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通信的发展,未来通信将以多元化的通信为主,用户对实时业务的需求量将逐步增加,对业务的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将逐渐提高,这就需要更多的网络带宽及无线资源。如何在新的通信环境和恶劣的无线传播环境里为各类不同业务提供QoS保证,同时充分利用珍贵的无线资源,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以及未来的无线个人通信系统都必须致力解决的问题。论文围绕向未来基于全 IP 网络通信的演进过程中,3GPP、3GPP2 提出的IM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 多媒体子系统) 在端到端的会话过程中基于时延的 QoS 机制进行研究。 论文首先分析了 IMS 的体系结构和 IMS 中的 QoS 机制,指出通过对 IMS 核心骨干网和无线接入网 QoS 机制的改进能有效的减少 IMS 端到端的会话时延。接着具体的研究了 IMS 核心骨干网中基于 DiffServ 模型的 QoS 现状、无线接入网中基于差错控制和无线链路控制的 QoS 现状,指出现有的 QoS 机制中存在的不足。然后重点研究了基于 DiffServ 的队列管理算法和基于 SIP 的压缩算法的改进,同时提出采用无线信道会话时延模型来近似分析算法的性能。在分析中,综合考虑了消息的长度、RTT 时间、重传时间和误帧率等因素,使之更符合系统的实际情况,有助于更加准确的评估算法。并通过 NS2 和计算机仿真的方法来精确的分析算法的压缩和时延性能。通过仿真结果更直观的说明了 IMS 核心骨干网和无线接入网 QoS 机制的改进可以有效的减少 IMS 端到端的会话时延,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率。最后,论文还具体的分析了提出的改进算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其它影响 IMS 端到端时延的因素,指出未来进一步改善IMS端到端QoS机制的思路和方向。
其他文献
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能力,可以提供广域覆盖和全球性漫游,理论上,它能为用户提供最高达 2Mbit/s 的数据速率,但部署成本非常高。作为一种有广阔前景的技术,
光路由器是全光网络的关键节点,主要负责完成光节点处任意光纤端口之间的光信号交换和选路。近年来全光网络的发展也使得光路由器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本论文就是以重庆市教委项
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视频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逐渐步入了全数字化网络阶段,而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正是其中的一个发展方向。目前,基于SOPC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在嵌入式
近年来,随着电信运营体制的变革和市场的开放,电信运营专业化分工日益成熟,业务经营模式不断翻新,各种增值业务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对现今电信增值业务的分析,开发了一种在IP基础上进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无线通信业务的需求也在高速增长。多入多出(MIMO)技术是3G及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它利用收发端天线阵列能够有效地提高信道容量和极
计算机视觉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多媒体数据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必不可少,并且数据量也呈爆炸式增长,在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