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民族文明的根基,是社会发展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底蕴,也是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背景和动力,随着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愈来愈显示出其特殊的外交功能,成为国际关系不可分割的部分。作为国际关系的一个特殊群体——外国留学生,是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对象。纵观中国65年来华留学生事业的发展历史,在战略定位、指导方针、运行机制和实践案例等方面都有着成功经验和殷鉴教训,值得作全面考察和研究。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是以文化外交为导向,跨文化传播相关理论为基础,以传播学的“5W模式”为分析框架,围绕“传播知识、认知中国”这一命题,以三个分析板块(主体控制、媒介和内容、受众和效果)为主线,每个板块以三个历史阶段(1950—1966、1973—1995、1996—2015)的不同发展变化,从宏观到微观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剖析建国65年来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历史变革。本论文分为绪论和正文。绪论主要说明选题的缘起与意义,学界对本选题已有的研究成果,阐述本文写作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论文正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对文化外交理论、跨文化传播理论与传播学“5W模式”之间的学理关系进行解析,阐明研究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理论依据和分析路径,及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二章论述中国政府作为传播主体决定了对传播内容的控制,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发挥决定性指导作用,是跨文化传播取得效果的关键因素。第三章分析高等院校作为社会结构语境下的媒介“组织”,是贯彻政府方针政策的实践者,在对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传授知识、管理服务的主要功能。第四章介绍和分析来华留学生(受众)来源国多样化、文化背景多元化和对中国文化的适应性和融合度,即对传播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第五章分析来华留学生教育对跨文化传播理论的启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来华留学生教育是中国文化外交和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其形式是“文化传播”,核心是“价值认同”;通过跨文化传播推介中华文明走向世界,达到不同文明的互相沟通和价值认同。这是本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