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与接受: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1950-2015)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37次 | 上传用户:mya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民族文明的根基,是社会发展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底蕴,也是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背景和动力,随着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愈来愈显示出其特殊的外交功能,成为国际关系不可分割的部分。作为国际关系的一个特殊群体——外国留学生,是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对象。纵观中国65年来华留学生事业的发展历史,在战略定位、指导方针、运行机制和实践案例等方面都有着成功经验和殷鉴教训,值得作全面考察和研究。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是以文化外交为导向,跨文化传播相关理论为基础,以传播学的“5W模式”为分析框架,围绕“传播知识、认知中国”这一命题,以三个分析板块(主体控制、媒介和内容、受众和效果)为主线,每个板块以三个历史阶段(1950—1966、1973—1995、1996—2015)的不同发展变化,从宏观到微观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剖析建国65年来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历史变革。本论文分为绪论和正文。绪论主要说明选题的缘起与意义,学界对本选题已有的研究成果,阐述本文写作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论文正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对文化外交理论、跨文化传播理论与传播学“5W模式”之间的学理关系进行解析,阐明研究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理论依据和分析路径,及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二章论述中国政府作为传播主体决定了对传播内容的控制,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发挥决定性指导作用,是跨文化传播取得效果的关键因素。第三章分析高等院校作为社会结构语境下的媒介“组织”,是贯彻政府方针政策的实践者,在对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传授知识、管理服务的主要功能。第四章介绍和分析来华留学生(受众)来源国多样化、文化背景多元化和对中国文化的适应性和融合度,即对传播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第五章分析来华留学生教育对跨文化传播理论的启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来华留学生教育是中国文化外交和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其形式是“文化传播”,核心是“价值认同”;通过跨文化传播推介中华文明走向世界,达到不同文明的互相沟通和价值认同。这是本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所在。
其他文献
关于艺术形象的理论基本上是根据符号的表意功能和交流功能发展出不同的阐释路径。古典修辞学的逻各斯传统和神话传统是这两条阐释路径的源头。由于片面地发展了逻各斯传统,
梅贻琦是我国近现代十分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在清华大学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坎坷曲折的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长达四十多年的高等教育实践经
维生素K2是一种与骨形成和骨吸收有关的药物,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作用。本文着重论述维生素K2对骨代谢的影响和维生素K2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研究等
清华简主要涉及经、史类文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到目前为止,已经公布的清华简中与乐诗有关的是《耆夜》、《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三篇文献。本文对清华简乐诗及先秦
创建于1949年11月的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是新中国最早的农机学校,位于北京市东郊九龙山。学校附设在华北农业机械总厂,校长是该厂厂长孙景鲁,教务长及义务顾问是清华大学副
内容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又简称为清华简,在迄今发现的战国竹简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记录的文献,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填补了语言学研究的许多空白。目前,清华简已出到第七册。
<正>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各种器质性或功能性心脏疾病损害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的一组综合征,是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终末阶段。我国成年人CH
<正>弘扬祖德、传承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华夏子孙无不希望能通过姓氏谱系找到自己的生命本源和文化之根,无不为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深感自豪。新的历史时期,古
会议
针对评估指标的优选和权重分配问题,借鉴生物进化思想,构建筛选进化模型SEM,在筛选中计算基于欧氏距离的数据可信度和基于评价信息熵的指标适应度,根据指标适应度选择优势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