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城在20世纪80年代作为作家进入当代文学场域,参与文学“寻根”之后,被文学史家视为新时期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批评家所建构的文学史,出于书写与讲解的需要,往往把作家作品进行归类与划分,并贴上某种概念的标签。这些标签也许会遮蔽文学史的复杂与多义。我们需要尽可能的接近文学发生的历史场景,直面文学的第一现场,从中发现一个更加复杂和更为完整的文学史。本论文试从阿城的文学创作发生角度入手,进入80年代的文学史中,结合阿城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文学史的研究和文本细读的方法,对阿城的创作和其文学理念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通过分析阿城文学创作的发生,探讨阿城是如何进入文学场域,被大家接受和认可,他的作品又是如何在文学史的叙述中成为经典。第二章,结合阿城的主要代表作品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围绕阿城的世俗观,沿着阿城的思想历程,揭示出阿城以世俗的观念对革命文化的消解与祛魅。最后一章,通过分析阿城的作品的语言和结构所透露的文化蕴涵,结合阿城的知识结构和审美情趣,指出阿城以消极自由的人生态度隐居于世俗社会之中并始终坚持作为一个文化承担者这一名士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