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灾害风险保障体系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健全农业灾害风险保障体系,首先要考虑地区农业大环境。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农业生产受气候、地质、地貌等多重因素影响,不同地区耕种的农产品种类不同,面临的风险迥异,各地农业灾害风险保障体系建设不能一概而论。在这种情况下,本文选取河北省沧州市作为农业灾害风险保障体系研究载体,以当地知名经济作物冬枣为实物研究对象,分析政府、市场、果农三大主体各自在灾前预防、防灾减灾、灾后救助各环节中的行为及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依据,为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区域性农业灾害风险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为别的地区提供参考。本文以制度变迁理论为理论基础,从我国两千多年的农业发展历史上看,农业灾害风险保障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经济的增长、技术的进步、政策的改变、政府与生产者关系的变化都会引起制度从均衡状态到不均衡状态最后恢复到均衡状态。目前,沧州市急需一套科学的、完整的、多层次化的农业灾害风险保障体系应对农业在灾前、灾中、灾后各个阶段可能遇到的灾害风险,为地区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体系的功能应具有救济性、服务性、预测性等多元属性;体系的保障工具应具有多样性、社会性、经济性、技术性;体系的主体应涵盖政府、市场、农户。本文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研究思路,以国内外农业灾害风险保障领域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借鉴美国模式、日本模式的成功经验,着重阐述了两国农业政策、财政补贴、农业保险值得借鉴的部分。本文为建立健全沧州市特色农业灾害风险保障体系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沧州地区应着力于救助体系建设、农业保险的完善与推广,建立一个初级灾害风险保障体系,逐步引入多样性风险保障工具。政府要明确自己在体系中的职责,加强顶层设计、引导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大力支持农业保险发展,注重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和灾害信息化平台建设,强化和引导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完善其功能。农业保险市场应尝试“共保”发展模式,稳步增加特色险种,完善再保险机制以满足市场需求。要注重提高农户参与农业灾害风险保障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农户农业灾害风险管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