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公共事件传播中的特征与功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423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矛盾加剧的特殊时期,公共危机事件和突发性灾难事件频发,政府、媒体与其他社会组织在应对公共事件传播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伴随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微博的迅速发展,公众能通过微博第一时间参与讨论公共事件,公共事件传播越来越快。微博是最典型的一种自媒体形式,是公众发表意见、关心社会各类公共事件的重要途径,2011年末,我国微博注册用户已达到3.2亿,微博逐渐成为公众参与公共事件的主要形式,微博对公共事件的发展越来越具影响力,为此,“微博在公共事件传播过程中特征与功能研究”是本文的论题。微博是一种新兴的媒介,将其置于传播学视角研究,能更好地揭示微博的传播者、受众、传播模式和传播效果的变化,以及微博传播对公共事件发展的影响。本文主要结合传播学“议程设置”、“把关人”等经典理论对微博传播进行解读,旨在分析微博传播相对于其他传播媒介的特征与功能的变化,体现微博传播的优势。研究“微博环境下公共事件的传播对策”时,本文以危机处理“3T”原则为理论基础,为政府、媒体及社会各界提出应对策略。案例分析均结合上述理论,再针对案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详细地阐述。本文首先厘清了微博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对微博传播的内涵和现状进行简单的概述,着重分析了微博传播的特征。采用案例研究法对2010年“上海大火”事件、2011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2011年郭美美事件等三个典型的微博传播案件进行分析,并结合上述传播学理论剖析微博在公共事件发展传播中的特征与功能。最后,结合公共事件传播和微博传播的现状,分别从政府、传统媒体、社会各界三个方面分析公共事件的传播应对策略。微博传播主体草根化,“把关人”的缺失,议程设置由“官本诉求”向“民本诉求”的转变,使公众能自由参与到公共事件传播中来,公众的参与及其舆论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公共事件的走向,或恶化事态发展,或促进事件真相公开。为此,政府、传统媒体、微博运营商以及社会各界组织应当承担起各自的社会责任,在应对公共事件传播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利用微博为自身服务,以使公共事件的解决达到最好社会效应,这是选择本论题的初衷所在,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环境污染与生态持续恶化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各个国家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之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绿色经济”与“绿色GDP”成为了新世纪以来各国经济可持续发
尽管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网络,但传统主流媒体却是维护国家舆论安全的"主阵地",绝不能缺席、失语,特别是在舆论斗争"短兵相接"的几个主战场,更要旗帜鲜明地主动引导,理直气
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力量调控是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媒体而言,如何建立合理的自律与他律机制?如何合理调控舆论力量?如何有效妥当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本期“焦点”除
<正>前不久,"汉语盘点"刚刚揭晓中国2014年度字与词,"法""反腐"分别当选。如果要评一下国内媒体行业的年度热词,我想,可视化"数据新闻"势必要占一席。起航于2012年,到如今貌
环境优先的思想理念,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而产生的。当国家重视经济发展,轻视环境保护时,各种环境污染及公害事件层出不穷,迫使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重新思考。环境优先原
为观察血液样本溶血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于血液样本溶血前后分别测定其BUN、CR、GLU、AMY、ALT、AST、TP ,并比较检测结果的差别 ,结果 7项生化指标有显著性差别。提示
当前手机消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于各个手机厂商而言,很难依靠传统的策略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如何在这种局势下培育品牌忠诚用户对于各企业来说是制胜的关键,通过文献研究,笔者发
近年来,学者们关于员工沉默的研究逐渐增多,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员工沉默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其中有两个变量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即前因变量辱虐管理和结果变量员工绩效。当受到
近年来,大量境外具有优质资源和完善管理的外资银行不断涌入中国,我国对外开放时间已久,政府对外资银行的各项限制政策已经基本放开,使得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加剧,加之随着国家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