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1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五”和“十一五”以来,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节能建筑得到了快速发展,外墙外保温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和推广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比如:墙体保温与结构不能同寿命,墙体保温与防火不能兼顾等。相比传统的外墙外保温技术,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不仅能有效解决保温体系与建筑主体同寿命问题,而且在抗震、安全等性能方面也得到了加强,能同时满足建筑节能、防火等要求。加快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推广、逐步限制淘汰已经明显落后的传统外墙外保温技术已势在必行。  论文主要围绕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和优势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论文首先结合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对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不同的定义和认识,提出了更全面、更能表达该项技术性能的定义。并对该项技术中CL结构体系、FS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两种主要体系的热工性能、优缺点和工程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  论文结合FS外膜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体系在滨州望湖·新高度工程实例中的应用,通过热工节能计算及综合分析,证明了该项技术的节能及防火指标是满足国家节能标准及防火要求的。肯定了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通过建立建筑模型,对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CL和FS两种主要体系与传统的框架及剪力墙体系进行了经济技术指标的量化和对比分析。针对建筑模型的工程成本、使用面积、施工进度等指标都进行了量化计算和统计分析,能够很好地评价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价值和效果,充分体现了该项技术的优越性及全面推广的价值。
其他文献
场地反应问题是地震工程学中的一类重要的波动问题。大量地震震害表明,局部地形的存在对地震波的散射及衍射有很大的影响,从而造成场地地表、地下结构或地上建筑的地震反应在
火灾造成我国木结构损失严重,而目前我国木框架层次的抗火性能研究及灾后评估方法的研究尚处于基础性的探索阶段。如何在火灾后的现场对木框架进行简便易行的检测鉴定,并评估
地下空间的开发与综合利用是21世纪城市建设的主题,建筑基坑、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新理论新技术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岩土工程界的热点和难点。基坑支护结构的强度计算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隧道数量不断增加,隧道施工遇到的不良地质问题越来越多。如何避免或减少隧道坍方的发生,以及在坍方发生后如何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也越发引起关
人类科技的进步推动着文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自20世纪以来人类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是之前好几个世纪的总和。桥梁建设行业也随着科技进步的浪潮而进入了
近几十年来,在意外荷载的作用下很多结构都出现了破坏甚至倒塌的事故,结构在遭受意外荷载作用下的抗倒塌能力已经是结构工程师在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柱子作为结构的重要受力
植物纤维本身会泛黄变色,由此本课题组提出不用墨粉或墨水,就能在普通的打印纸上实施打印的无墨生态热烤技术理念。本文就在这一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探明了热烤打印后打印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是目前使用最多、适用范围广泛的一种板的形式,它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对建筑物有着很大的影响。但在实际工程中,有些钢筋混凝土单向板由于设计不当,有些钢筋混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隧道及地下洞室的形式和数量日益增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能源、水利、交通、通讯、城市建设和国防工程等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地下结构的重要性也愈加明
本文对建设项目跨组织信息交流进行了研究。文章在分析项目建设过程的基础上,论述了业主方在项目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建设项目的管理应是业主方对虚拟组织的管理;通过对虚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