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声速平板边界层转捩实验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x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问题对高速空间飞行器的设计有重要意义。对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航天飞机,高马赫数巡航导弹,空天飞行器等的气动热防护能力,结构强度,飞行安全及飞行效率,其背后所包含的复杂物理机制,对人类理解物质世界,发展数学理论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由于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问题的复杂性,目前为止人们从理论上并没有给出完美的解决方案。而直接数值模拟在高雷诺数下计算量目前为止尚难以接受,真实飞行实验又耗资巨大,且存在实验数据难以获取等问题。因此地面风洞实验成为研究高超声速飞行器边界层转捩问题的重要方式。  但通常来说,地面风洞产生来流的湍流度比真实大气湍流度高一个数量级,而边界层转捩位置对于来流湍流度十分敏感,因此在来流湍流度达到真实大气湍流度的高超声速静风洞中开展实验,成为人们研究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问题的有效手段。  本文首先介绍了北京大学120mm马赫6高超声速静风洞的设计建造以及调试过程。在设计阶段,根据规定的实验段口径和实验马赫数,计算出了静风洞各部件运行参数,给出了高超声速静风洞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在调试阶段,通过调节抽吸质量流量,控制减压阀压力,风洞沿程加热,喷管喉道加热等一系列手段,成功使得该风洞在来流雷诺数Reunit=4.97×1061/m时达到静流动状态。  接下来我们发展了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近壁速度场测量技术。利用斜激波响应测量了粒子跟随性。计算了马赫3完全发展湍流速度型,以及层流边界层转捩速度场。还运用涡辨识技术,观察到了Adrian等人提出的VLSM(Very Large Scale Motion)结构。  之后我们依托北京大学两座高超声速静风洞为实验平台,运用壁面压力脉动测量,PIV流场测量,瑞利散射流动显示等多种实验手段,对有无壁面法向射流,不同来流环境声扰动,布置有不同高度表面粗糙元的平板边界层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二维法向射流能够促进平板边界层内二次模态波的增长。环境声扰动对二次模态波增长起更主要的作用。二维粗糙元能够使其上游二次模态波幅值增大,同时减小其下游二次模态波幅值。在下游远场,二次模态波幅值重新增长。对于低于边界层厚度的二维粗糙元来说,粗糙元高度越高,其对二次模态波影响区域和效果更大。
其他文献
学位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D5000)是国家电网公司总结借鉴国内外发展成果,自主研制的满足电网调度智能化发展需求的自动化系统支撑平台。平台采用先进的数据库管理模式和基于事
对配电网的网架结构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可以节约投资、减少停电、降低网损、提高供电质量,是当前电力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采用基于自然选择和自然基因机制的遗传算法,利用简单的编码技术和繁殖机制来模拟复杂的网架结构优化过程。求解网架结构优化问题时,遗传算法通过循环执行相同的、极其简单的选择、杂交和变异三种遗传操作,并在适应度函数值的引导下在搜索空间中进行自适应概率性全局搜索,直至获得全局最优解。本文最后
学位
学位
本文从笔者的实际经验出发,对小型水电站技术改造这类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对完善小型水电站的改造工程带来一些思考.
学位
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需要收集和处理的数字信息和模拟信息非常多。系统的主站主要是完成整个系统的控制解算功能,不可能提供太多的资源完成对各种数字信息和模拟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再者,终端测控装置是整个系统的直接数据来源,且数据量很大,各种设备可能来自不同的厂家,接口类型、通信协议都不同;还有中央监控单元一般也不只一个,有当地监控、远方监控,不同级别的监控系统需要监视的数据不同,通信协议也不同,并且通用主站
安全优质的电能供应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经济环境对电力系统的发展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电力系统互联是合理利用资源支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高压直流输电能够满足远距离大容量的互联要求。高压直流输电接入电力系统以后会对系统的电压稳定性产生影响,本文利用分岔理论和连续潮流算法通过MATLAB中M文件编程实现对采用微分代数模型表示的3机9节点交直流系统的动态电压稳定性问题进行研究,特别是与动态电压失稳密切相关的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