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层大跨度盒式结构体系及其抗震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中的土地资源愈加紧张,大城市中的建筑越来越偏向于中高层结构。在现有的各种中高层结构体系中,框架结构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在实际使用中,框架结构由于其结构体系的限制,存在刚度较弱、抗震性能较差、跨度较小等缺点,限制了其在高层结构中进一步的发展。基于我国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传统结构的种种缺点,本文提出一种新型高层大跨度空间网格盒式结构,通过使用空腹夹层板和网格式框架,在大幅度提高了结构跨度(最大可达40m)的同时,降低了水平构件的高度(仅为跨度的1/25~1/30),并且其抗震性能、耗能能力、刚度均相较于传统框架结构大幅度提升。由于现有盒式结构的设计方法需要进一步细化,现有研究较少涉及其应用在高层结构中的结构性能,同时在抗震分析时没有考虑地震动的随机性,因此本文通过试验研究、有限元模拟及理论推导,对其设计方法、最佳适用高度、结构在地震动下的响应和考虑地震随机性的结构性能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1)提出了考虑构件线刚度比和剪切变形的空腹梁设计方法现有的空腹梁设计方法需要进一步细化,对构件性能有较大影响的多个参数,如连接件尺寸、连接件间距、连接件同上下弦的线刚度比等,考虑较为笼统,。因此本文设计了4组构件试验,用来研究现有设计方法的可行性。试验表明,现有设计方法中假定空腹梁可以按照等截面惯性矩转化为实腹梁进行设计和计算、并在转化时仅仅考虑截面惯性矩一个参数、而其余参数通过一个放大系数来进行修正的方法有进一步细化的必要。根据试验及有限元分析,本文提出了多个空腹夹层板设计限值,使用一个整体性系数ξ来衡量空腹夹层板的整体性及等代计算的有效性,并根据整体性系数的大小给出了空腹夹层板的设计参数推荐取值,对现有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改进,优化了其实用性。(2)提出了考虑梁柱转动及剪切变形的网格式框架设计方法当将网格式框架应用于诸如公寓及办公楼等层高较矮的高层结构中时,在试验和模拟计算时发现,结构会出现一些不太理想的脆性剪切破坏,使得结构的延性及破坏模式受到影响。本文针对现有设计方法中网格式框架忽略了剪切变形和梁柱间转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在东南大学做的三组构件试验进行了详细的有限元分析,进一步优化了现有的设计方法。同时基于研究结果进行了一个实际案例分析,应用增量动力分析(IDA)和易损性分析,评估修正后设计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现有的设计方法会极大地高估网格式框架的整体刚度,且会使得结构在一些情况下产生脆性剪切破坏。根据试验及数值模拟,本文提出了新的网格式框架设计流程,通过限制结构的长细比和层间梁的布置数量,有效地提高结构的延性及抗震耗能能力,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3)进行了高层大跨度盒式结构整体抗震分析与评估基于前期的构件试验及设计方法,对高层大跨度盒式结构的最佳适用高度、抗震性能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和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盒式结构较适用于高度为50m及以下、变形曲线为剪切型的结构中。在盒式结构适用高度范畴内,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和概率地震易损性分析。通过IDA和易损性分析可以看到,在普通高层范围内,盒式结构相较于框架结构优势明显,其较大的刚度及较强的耗能能力使得其拥有优良的抗震性能。依据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装配式高层大跨度盒式结构振动台试验,通过试验研究了盒式结构在真实地震动下的结构响应和破坏模式。试验发现,盒式结构在极限状态下的破坏主要集中于次要构件(层间梁),主体结构的完整性可以在地震下得到保证,同时,盒式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顶层位移均远小于框架结构,且在巨震水准下依然基本满足防止倒塌的限值,抗震性能优越。此外,依据振动台试验,建立了有限元模型,进行了考虑地震输入角随机性的概率地震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盒式结构优良的抗震性能,并弥补了振动台试验中由于试验条件限制仅进行了单向地震动输入的缺憾。(4)进行了基于实际结构的盒式结构与框架结构的案例分析基于构件试验和整体振动台试验结果,本文选用了一栋已建框架结构,将其重新设计为盒式结构,研究了基于实际工程的盒式结构同框架结构的结构性能、抗震性能以及结构损伤。在结构的性能分析中可以看到,盒式结构在同框架结构使用相同的混凝土和钢筋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更大的跨度和更好的抗震性能。在地震荷载下,框架结构的位移和塑性发展都远大于盒式结构,且当经受了8度罕遇水准的地震时程后,框架结构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破坏,结构有倒塌风险,而盒式结构还可以保证结构的完整性,无倒塌风险,很好地实现了我国抗震规范的要求和设计目标,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应用的结构形式。
其他文献
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的交通安全管理仍然停留在“事后补救”的“被动”管理模式,尽管政府和管理部门在法律、管理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研究一种将交通安全从“事后补救”转为“事前预防”的交通安全风险管控方法,对于提升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十分重要。本论文从道路交通安全主动管理出发,选择交通违
纳米尺度下表面效应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是目前的重要研究领域,而纳米尺度下金属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过程尤其受到广泛的关注,深入了解纳米尺度下金属材料的变形机制对于进一步了解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从而开发新一代的器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深入探讨纳米尺度下金属材料的变形过程,虽然目前人们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但是由于开展这一类研究的技术难度相对较大,使得关于表面效应的机制以及对材料变形过程的影响等仍然有
微流动器件具有液体流动可控性好、消耗试样少和分析速度快等优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化工及集成电路散热等领域。微流动器件的性能与微尺度通道内流动特性密切相关,准确合理地表征微尺度流动的三维流动特性,可为微流控器件设计和性能改善提供指导。目前,三维显微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是微尺度流动特性研究最有效的非接触实验方法之一。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光场成像技术,单相机一次曝光可同时记录光场位置和方向信息,有望克服
多主元合金突破了传统合金设计理念,并具有优异的力学及热电磁性能,已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然而目前已开发的多主元合金种类有限,相关理论缺乏,其中大多数多主元合金,特别是高熵合金,塑性加工性能较差,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本文基于多主元合金热力学设计理论并结合第一性原理和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设计制备了面心立方CoNiFe基三主元中熵合金。系统研究了形变热处理对其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腐蚀行为的影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社会结构由传统的“熟人”社会转向公共空间不断扩大的“陌生人”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与人之间不友善、不和谐现象也不断出现。人们呼唤友善道德价值,但传统友善观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亟需进行价值重构以建立新型友善关系。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将友善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范畴,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切回应,如
当今世界越来越朝着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多智能体系统的自动化控制问题也因此成为了科研界的热议话题。网络环境错综复杂,常常存在着通信安全隐患,本文主要研究了网络环境下多智能体系统的安全控制问题。由于网络中节点难以获取整个网络的全局信息,我们将采用分布式控制的策略来处理多智能体系统的各种控制问题。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是工程控制领域极其关注的问题,也是当下自动化控制方向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将重
无人驾驶汽车作为未来交通的发展趋势,相比传统有人驾驶车辆具有减少交通事故、缓解交通压力等优点,但其制动模式与传统有人驾驶相比存在很大差异。传统驾驶车辆依赖驾驶员的判断采取适合的制动措施,而无人驾驶汽车制动措施主要依赖车-路协同的经验模型,忽略了不同路面状态下纹理特性的影响。实际上,路面的纹理特性与路面抗滑性能存在直接联系,良好的路面抗滑性能能够为高速行驶的车辆提供充足的摩擦力,保证车辆行驶过程中的
Foxg1(Forkhead box G1)是转录因子Forkhead家族成员之一,在端脑中广泛表达,在神经发育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类型神经元特化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人类FOXG1基因发生突变(重复、缺失、点突变或移码突变)所引发的疾病统称为FOXG1综合征,患者表现出癫痫、严重的智力迟缓、丧失语言能力,提示其在海马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WNT信号通路在多种发育事件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在海马发育过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贯穿整个生命活动,其过程的动态监测在生命科学研究、医学诊断、新药研发、农业与食品生产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非标记生物传感因其能够进行实时、原位分析非常适合对生物分子相互作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反射干涉光谱法(Reflectometric Interference Spectroscopy,RIfS)是一种利用白光干涉原理实现对薄膜光学厚度(薄膜的物理厚度与整体折射率的乘积)的测量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日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们必须认识到腐败现象严重损害党的纯洁性,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因此,加强廉洁从政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促使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秉公用权,意义重大。在认真学习《党员干部的15堂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