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避难疏散场所规划的控制指标体系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n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城市避难疏散场所规划,设想参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这一控制手段,总结目前国内外城市避难疏散场所规划相关的多项技术规范指标,基于控规中的控制要素,归纳避难疏散场所的空间体系及其设计标准,创新引入城市避难疏散场所规划的各项指标,有效落实避难疏散场所用地各项建设的控制要求,与控规中的规定性和引导性的相关指标体系整合。初步拟定具体的、灵活的避难疏散场所规划控制指标内容,针对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避难场所构建不同的指标控制体系,从用地建设内容的分类总结出指标体系的六大构成要素,充实完善城市避难疏散场所规划,对促进我国城市避难疏散场所规划与控规的有效整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在收集了大量国内外有关城市防灾避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专著、期刊、学位论文和其他文献,总结出我国目前避难疏散场所规划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基于控规中与避难疏散用地相关的指标体系和控制要素,从技术层面上提出了新的避难疏散场所的规划方法,提出了城市我国避难疏散场所规划的策略、目标和具体指标内容。   本论文提出了“城市避难疏散场所控制指标体系”的概念,主要对我国城市避难疏散场所规划的目标、内容、原则、步骤及技术方法上进行实例分析研究,借鉴控规指标控制要素衍生出来的,适用于避难疏散场所规划的用地控制要素和指标内容,构建城市避难疏散场所规划的体系。针对城市避难疏散场所规划各项用地进行控制和引导的控制指标体系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也希望本文可以为完善避难疏散场所规划提供一些价值,将避难场所规划中的规定性和引导性指标整合,针对多重功能的避难疏散场所用地,可以在未来用定性和定量的指标内容来保障城市避难疏散场所用地的开发建设。   最后一章以苏州市抗震防灾规划为例研究了与城市避难疏散场所相关的规划对策,根据实际项目的规划内容和采取的技术规范和指标,总结出了其避难防灾规划的空间策略和各项规划内容的具体量化值,最后对其规划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本文中构建的避难疏散场所规划的控制指标体系是否可以使用于实际项目的避难疏散场所规划中。
其他文献
1990年代末迄今是国内教育建筑大变革、大发展的十年。教育日益受到国家和公众的关注,教育事业的步伐加快,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投入加大。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教育建筑的建设风起
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1990年代的主流概念,此重要概念将人类社会带往第三个千禧年(Waters,2000)。但全球化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400年前丝路的开通,世界各地便展开了全球化的过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相关行业的开发与研究,并形成了多元的适老、养老理论和多样化的实施模式。  在当今的中国,特别是在城市生活中,由于社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育体制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的校园建设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目前我国中学的校园建设普遍偏重于建筑的建设,校园景观
学位
当前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决定了城市住宅还会在中国大批量的开发建设,实践证明,过往的住宅建设,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并没有过于关注绿色节能细节设计以及住宅品质的深入研究,进而
“电影与建筑”的关联性研究是一个新兴领域,同时也是一个很模糊和开放的领域,它的主要概念和思想主要来自建筑学与电影理论。   电影与建筑都是关于空间的艺术。建筑通过结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重创使得我国人员以及财力遭到了史无前例的损失,这也暴露了我国在人居环境安全建设机制上所存在的一系列潜在的问题以及漏洞。面对国家提出的
学位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解决现代都市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城市绿地系统指标研究是目前城市绿地系统研究的热点及重点内容。在全国创建园林城市和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