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选择理论视角下农民工回收旧衣物现象研究——以河南省W村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f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衣物回收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社会现象。在我国旧衣物回收经过长期的演变,从最初的个体为满足自我生存的日常购买行为,发展成今天的群体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市场行为。伴随民工潮的产生,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旧衣物回收市场,已经成为旧衣物回收市场的主体。农民工对旧衣物回收市场的参与,使得旧衣物回收这一社会现象更具有社会现实意义。从旧衣物回收的功能上而言,一方面,旧衣物回收对于社会发展具有正功能,促进了旧衣物的回收再利用,创造了经济与环境效益,促进了农民工就业;另一方面则是旧衣物回收的负功能,破坏了城市环境,危害了社会大众的健康,影响城市治安,同时也导致农民工生存状况的边缘化。我国虽然禁止旧衣物买卖,但是仍有农民工群体从事旧衣物回收,并呈现出鲜明的生存理性、经济理性与发展理性特征。  基于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农民工从事旧衣物回收是一种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于农民工而言,这种利益既是满足生存需要,获取经济利益,也是为了实现个人发展。而在宏观层次上,现存社会结构与旧衣物回收市场制度规范的缺失使得农民工这一行动成为可能,农民工从事旧衣物回收实际上是农民工个体理性与宏观社会系统交互作用的结果。  研究以W村从事旧衣物回收的农民工为例,运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的方法,对农民工回收旧衣物这一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农民工纷纷从事旧衣物回收实际上是农民工经过理性化思考所做出的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理性选择,而生存理性、经济理性与发展理性则使其选择成为可能。面对生存压力,农民工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选择从事旧衣物回收;旧衣物回收市场本身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利益,刺激了农民工获得经济利益的欲望;由于社会结构的制约,农民工的自我实现受到限制,在旧衣物回收市场制度规范缺失的情况下,从事旧衣物回收成为农民工实现自我发展的最优选择。因此,农民工回收旧衣物的行动不仅是生存理性、经济理性与发展理性的驱动作用,也是农民工个体理性与宏观层面上的制度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对于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应该给予客观公正的看待,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策略。
其他文献
针对含有包覆层金属管道检测,采用脉冲涡流检测技术可以实现不需拨开包覆层来完成检测。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检测原理,激发信号及接收信号特性。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接收信
1987年圣诞节后第二天,这艘船的拖缆被狂风吹断,漫无目的地漂浮在南非附近的海面上。她的目的地是台湾的一个废船拆卸场。而9个月前,它曾是世界闻名的“自由企业之声”号。
黑龙江垦区已建成我国重要的粮食战略后备基地,以80、9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正在成为垦区现代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农垦体制转变的背景下,“北上广”择业潮流的影响以及新生代面临
贫困问题是世界性治理难题。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反贫困工作,并且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三五”期间,我国扶
茶馆作为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较为独特的经济文化现象,是随着城市经济和市民文化的发展而自然兴盛起来的。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是城市研究比较关注的问题,在西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飞速提升,电子信息技术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并渗透到人们的各个生活领域中,电子信息技术也因此成为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的一部分,而近年来企业通过电子技术
拟亲属关系是亲属关系的人为延伸形式,其在民间社会中普遍存在,尤其以“认干亲”现象最为典型。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实地研究的方法,选取河南省J村作为研
经历了快速经济发展和严格的生育政策,我国在较短时间内进入了国际公认的老龄化社会。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加上我国“未富先老”的特殊国情以及家庭规模和结构的变化都使我国
人物:张主任某车间主任40多岁小王外单位新调入工人26岁许青工甲青年工人20岁许工人若干地点:某车间生产厂房二楼的一个岗位[很多年前的一个月末,某安全检查团要到厂里检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