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孤儿作为弱势群体,是我国福利事业和社会救助的重点对象。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孤儿保障制度,从各个方面保障未成年孤儿的生活。目前,国家和社会各界纷纷采取措施对孤儿群体进行救助,孤儿的生活质量较之从前有了显著性提高,尤其是各地孤儿学校的兴起不仅为孤儿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同时也为孤儿群体提供了一个相对有保障的生长环境。但是,国家与社会各界对孤儿群体的关注主要还是集中在物质生活方面,而孤儿的心理问题同样重要。自信心是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甚至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是否能走向成功。青少年时期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时期,自信心对青少年性格的形成、成绩的优劣、事业的成就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孤儿群体由于特殊的生活经历,很大程度上会产生自信心不足的问题,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尤为不利的。笔者希望可以借助本次研究,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帮助青少年孤儿群体提升自信心。笔者进入孤儿学校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了解他们的自信心发展状况,以自然观察法、访谈法、量表法、文献法为主要研究工具,对孤儿群体的自信心不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对测量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孤儿的自信心程度普遍偏低,再通过平时与师生们的交谈,笔者认为对孤儿群体的自信心提升的介入有很大必要性。本研究分析和整理调查结果,针对孤儿群体的特殊性制定了小组工作服务计划:以理性情绪治疗的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小组工作的专业方法,对孤儿群体自信心提升问题进行介入,帮助他们分析自我概念中的非理性信念,重塑自我认知系统,增进他们正向的自我认知,同时改善交际能力和增进团体凝聚力,以期改善其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培养积极乐观的人格品质;同时构建可行的实务干预模型,提升孤儿群体自信心,促进孤儿群体积极健康的成长与发展。总体来讲,本研究通过理性情绪治疗视角下的小组工作方法对孤儿的自信心提升进行介入,促进了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完善了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其次,对缺乏自信心的孤儿群体的不合理信念及行为进行深入分析,采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进行介入,帮助孤儿群体摆脱非理性信念,树立理性的认知思维,重塑自信系统。最后,本研究对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应用于青少年孤儿群体的介入做出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