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草床生态系统是一种多样性极高的海洋生态系统。海草床大型底栖生物是海草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海草床及其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研究,可以更好认识海草床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对海草床的环境质量的评估提供依据。本文于2013年4月(春)、7月(夏)、10月(秋)、12月(冬)分别对海南省具有代表性的陵水新村湾海草床、文昌高隆湾海草床海区的海草床及其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了解两地海草床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其底栖生物种类构成;比较分析不同季度、不同海区、不同种类的海草生境对于大型底栖生物生物量、栖息密度以及其多样性影响;分析不同海草生境的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对不同海草生境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聚类分析;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法对海草床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扰动情况进行分析。为陵水新村湾、文昌高隆湾海草床的生态开发及保护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海南陵水新村湾、文昌高隆湾海草床共调查鉴定出海草种类7种,分别是丝粉藻、齿叶丝粉藻、二药藻、海菖蒲、泰来藻、喜盐草、小喜盐草。其中陵水新村6种,文昌高隆湾5种。调查海区内存在不同种类海草混生现象。2、海南陵水新村湾、文昌高隆湾海草床共调查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59种,其中双壳类、腹足类、甲壳类的生物种类较多。其中陵水新村湾鉴定出42种,文昌高隆湾鉴定出35种,两地共有种类数较多。3、海南陵水新村湾、文昌高隆湾海草床大型底栖生物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201.90g/m2、174.37g/m2。海南陵水新村湾、文昌高隆湾海草床大型底栖生物的平均栖息度为518.38ind/m2、413.16ind/m2。两地的大型底栖生物生物量、栖息度均表现出夏、秋两季较高春、冬两季较低的现象,并出现由海草床区域向外递减的趋势。4、通过对两地的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聚类分析和MDS标序,可以得出相同海草生境下的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具有相似性。陵水新村、文昌高隆湾相同种类海草生境中,二药藻、海菖蒲、泰来藻、喜盐草4个海草生境的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尤其相似。5、通过对两地的大型底栖生物群落数据的分析得出:陵水新村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种类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2.83,种类均匀度指数.J为0.64群落丰富度指数d为3.07;文昌高隆湾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群落种类多样性指数H’为2.87,种类均匀度指数J为0.65,较评价标准较低,群落丰富度指数d为2.75。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多样性与海草的种类有关。6、海南陵水新村湾、文昌高隆湾海草床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分布、生物量、栖息度和多样性指数受到地区、海草种类因素的综合影响。7、海南陵水新村湾、文昌高隆湾海草床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丰度/生物量(ABC曲线)曲线表明,齿叶丝粉藻生境、二药藻生境、海菖蒲生境的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生态状况扰动系数较小;丝粉藻生境、泰来藻生境和喜盐草生境的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生态状况受到轻微扰动;小喜盐草生境的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生态状况受到较大扰动。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受扰动的情况与海草的生长状况相关,小喜盐草较多生长于海草分布的边缘地带,且较为稀疏,其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也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