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批评伴随翻译实践而生,它既运用翻译理论同时又强化理论研究。翻译批评在整个翻译研究中处于一种十分重要和独特的地位,它构成了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之间联系的重要环节,而翻译批评理论构建对深入和完善翻译理论研究起到重要作用。翻译批评理论构建包括翻译批评的主体研究,翻译批评的方法研究,标准研究以及其他诸如本质,对象等方面的研究。其中,标准问题又是翻译批评中的核心问题。作为批评体裁中阅读最广泛,特点最鲜明并且翻译最有难度的文学翻译来说,文学翻译批评研究更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文本观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文本意义的问题,它是文学批评理论和翻译批评理论中一个根本的问题,也是划分各流派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把文本观作为切入口去谈文学翻译批评和其中的标准问题,批评主体等问题有着理论上的合理性及实践上的可行性。
由于翻译活动的复杂性,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试图从以“理解”为思想核心的阐释学的理论角度探讨文本观及文学翻译批评。论文分别采取了文献综述,对比分析和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在阐释学理论的观照下,对不同的文本观进行了较为详细得分析解释,认为基于哲学阐释学的文本观对于文学翻译批评研究更有价值。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是原作者的奴仆,他/她是原文文本的阐释者和译文文本的创造者,享有翻译主体的地位;批评者对待文学翻译应该持有哲学阐释学的文本观;文学翻译标准及批评标准总体上应该进一步多元化,在读解标准的制定上应有哲学阐释学的观照。
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动机,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论文结构。
第二章首先引用一些国内学者的定义对翻译批评做了界定,并对文学翻译批评的现实地位做一介绍。然后对过去在文学翻译批评领域做过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分别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对翻译标准进行了理论梳理。
第三章首先对阐释学的起源,发展及相关内容概念进行介绍,然后对各个流派的文本观简单介绍之后,从阐释学角度对文本观进行了理论解释。并提出哲学阐释学文本观对研究文学翻译批评更具有价值和意义。运用哲学阐释学文本观分别从翻译的主体---译者,翻译批评的主体---批评者以及翻译标准,批评标准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译者在理解和翻译原作的时候应该有独立性和创造性,具有翻译主体的地位;批评者对待文学翻译应该持有哲学阐释学的文本观,态度更宽容;文学翻译标准及批评标准总体上应该进一步多元化,在读解标准的制定上应有哲学阐释学的观照。
第四章分析叶慈的早期作品《当你年老》这首诗,着重从意义层面对上一章里有关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和对比。
第五章是结论部分,总结了论文的研究和发现,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同时也对将来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