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列酮预防类固醇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cphai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糖皮质激素(GC)因较强的抗炎作用,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其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产生许多副作用,类固醇糖尿病为其常见副作用之一。类固醇糖尿病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糖代谢紊乱综合征,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因素导致体内糖皮质激素过多而引发的继发性糖尿病。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是类固醇糖尿病的治疗,而对类固醇糖尿病的预防的研究很少,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预防类固醇糖尿病的发生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罗格列酮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为核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PPAR-γ)激动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PPAR-γ,从而从转录水平上增强胰岛素的作用而发挥作用的。罗格列酮通过显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同时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达到治疗类固醇糖尿病的目的。本研究观察罗格列酮预防类固醇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在类固醇糖尿病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组选择服用强的松(≥1mg.kg-1.d-1)的病例25例,同时服用罗格列酮(4mg.d-1)。对照组单用强的松(≥1mg.kg-1.d-1),选择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与之相仿的病例35例。用药前及用药8周后分别测OGTT、HbA1c、C肽释放,观察各指标用药前后的变化。所有入组病例年龄在18-60岁之间,未服过激素或停服激素超过一月,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其家族史,糖耐量正常,肝功能正常,将使用激素1mg.kg-1.d-1。结果:1、OGTT测定结果:实验组OGTT空腹血糖用药后较用药前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点血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OGTT空腹血糖用药后较用药前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OGTT餐后60′、120′、180′血糖用药后较用药前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点血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后较实验组用药后OGTT餐后120′、180′血糖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点血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HbA1c测定结果:实验组用药前后HbA1c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后HbA1c较用药前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后HbA1c较实验组用药后HbA1c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OGTT—C肽曲线下面积:实验组与对照组用药前后组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用药前后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对类固醇糖尿病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迎用弥散张量成像(包括二维彩色编码张量图)的方法进行研究,结合常规MRI成像,评价MR-DWI,MR-DTI在诊断新生儿低血糖脑病中应用价值。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测定A
背景: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ASD封堵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准确测量ASD大小及封堵器正确选择,对封堵手术成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占因胸痛急诊住院者病因的10%~20%,早期辨别胸痛病因、及早采取正确治疗措施对于降低ACS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