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石灰岩母质土壤CO2动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iorm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工业革命开始,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工农业活动的增强,温室气体被大量排放到大气中,造成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由于大气碳的收支不均,即碳源、汇的不平衡,导致可能存在未知的碳汇,这部分未知的碳被称为遗失碳汇。目前针对这一问题在国际上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其研究重点在于大气温室气体的变化以及陆地遗失碳汇的问题。其中,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问题尤其受到关注。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是连接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纽带,土壤碳库的微小变化可能引起大气CO2浓度的明显波动,并改变全球碳收支以及气候系统的稳定性。喀斯特地区岩溶作用强烈,该地区岩石主要以碳酸盐岩为主。碳酸盐岩广泛参与到岩溶作用和生物作用中,在水-岩-气-生作用下广泛参与全球碳循环,对全球碳循环有比较大的影响。  土地及其利用方式的改变等过程,对大气温室气体CO2、CH4、N2O的净贡献量进行估算,分别为5%~20%,30%和80~90%。土地利用及覆盖变化(LUCC)是除了工业化之外,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最大影响因素,研究不同利用情况下的土地,对于认识不同植被条件下的土壤碳运移情况能得到更加直观的了解,为增汇减排等提供科学依据。然而,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土壤呼吸动态及其控制因素等,对于土壤内部CO2动态的研究非常有限,且地下和地表的同步对比观测研究较少,限制了对长时间尺度上以及降雨过程中土壤CO2动态变化及相关过程的理解。  本研究选取了西南喀斯特发育比较强烈的黔中地区,后寨河流域子流域-陈旗流域的不同植被利用类型下的土壤剖面作为观测研究对象。通过对剖面中土壤不同深度CO2浓度以及土壤温湿度的动态变化进行观测,对土壤剖面的理化性质以及土壤CO2气体的δ13C同位素进行分析。通过此项研究,不仅能对喀斯特地区主要土壤类型,石灰土CO2浓度动态变化得到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且该方法也为土壤CO2浓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前期的探索。针对土壤理化性质季节性变化对土壤CO2浓度的影响,在室内外进行了大量的实验,通过地下的土壤温湿度数据与地表气象数据对土壤碳动态进行解释,并结合碳同位素等手段来对此进行综合研究。该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喀斯特地区土壤CO2在剖面上的动态变化,并通过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揭示影响土壤CO2浓度的可能因素,有助于我们对该类土壤CO2浓度变化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温湿度之间的认识,为喀斯特地区土壤碳循环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与基础数据。根据室内外实验结果,得到以下结论:  1.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最高,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趋向于减小。林地有机碳含量最高,灌草地和梨树地次之,旱地有机碳含量最低。森林向农田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大量的有机碳逐渐分解并降低,退耕梨树地和灌草丛在向良性发展。有机碳含量在土壤剖面中存在季节变化,夏秋季节有机碳含量增高,冬春季有机碳含量降低。  2.CO2浓度在剖面中的变化,总体上遵循从表层至深层逐渐增高的趋势。整体上受控于温湿条件的改变。在夏秋季节,土壤CO2浓度达到全年最高值。林地土壤CO2浓度整体上高于其它植被利用下的土壤CO2浓度,旱地土壤CO2浓度与人类农业种植活动相关。土壤表层温度与湿度较深层波动性更大,表层温湿度存在昼夜变化规律,二者昼夜变化趋势相反。土壤温度与土壤CO2浓度的相关性较强,CO2浓度与含水率的关系较为复杂。  3.表观土壤呼吸强度,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气温与表观土壤呼吸速率相关系数达到0.626**(p<0.001,n=32),在整个观测期间平均值最高为梨树地,其次是次生林地和灌草丛,释放速率最低的是旱地农田生态系统。说明森林植被向农田转化过程的初期有大量的CO2被排放到大气中,随着有机碳含量的降低,CO2的释放速率逐渐降低。  4.夏季石灰母质土壤CO2浓度和表观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三者变化并不同步,土壤温度、土壤呼吸的变化略滞后于土壤CO2浓度;土壤CO2浓度在集中降雨时会降低并快速恢复/超过雨前水平,呈“V”字形响应特征,有别于前人对其他类型土壤的研究结果,石灰土土壤的湿度对CO2动态变化的影响具有特殊性;降雨影响下的石灰土表观土壤呼吸速率大小,在短时间尺度上主要受控于土壤温湿度等环境因子影响下土壤CO2与大气的交换过程。  5.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CO2气体δ13C值,从土壤表层至深层整体上逐渐偏负。梨树地和次生林地,其δ13C值在季节上的变化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特征。在夏秋季节δ13C值偏负,在冬春季节偏正。在旱地(玉米油菜轮作),夏秋季同位素比值偏正,冬春季节偏负。灌草地在夏秋季节δ13C值偏负,冬春季偏正。灌草地在30cm以下δ13C值全年变化范围较小,可能与该类型土壤上覆植被根系难以对深层CO2产生影响有关。
其他文献
妇科宫腔内疾病经常需要在直视下进行检查和治疗以及给予诊断,宫腔镜通过内窥镜利用光源可以满足妇科医生在直视下进行操作,因其更精确,现在已经是子宫内疾病的诊断和医治的
期刊
目的:总结40例前额岛状皮瓣在鼻部基底细胞癌手术治疗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0例鼻部基底细胞癌患者,采用带蒂额部岛状皮瓣,在行癌灶切除的同时并对缺损部位的进行修复手术.术
该研究采用国内外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在系统分析了濮城油田砂二段储层的各种动静态资料的基础上,揭示该油田注水开发20年内的储层宏观、微观非均质性及其变化特征,建
通过对黄土高原发育约15-25万年来的黄土-古土壤序列(由北向南依次为环县、西峰、长武和蓝田)的野外考察和样品采集(间隔10cm),以及化学分析,获得了数百个样品主要化学成分数
目的:观察甘芩乳膏走罐联合封包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重庆市中医院(2019.1-2020.1)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甘
目的:探讨面部脂肪增减结合PPDO线雕在中老年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56例接受面部年轻化手术的中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根据自身意愿
期刊
目的:比较复合皮移植、皮肤软组织术在烧伤整形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
目的:探讨除皱术后不同时机行自体脂肪移植对面部年轻化效果及美学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行面部年轻化手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除皱术后自体脂肪
二叠纪瓜德鲁普世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时段,全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地质和生物事件,包括:1)泛大陆由石炭纪-二叠纪早期的汇聚阶段开始转入裂解阶段,并导致海底扩张,在华南地区发生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