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良知——康德与牟宗三哲学思想比较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eb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围绕着“理性”与“良知”两个概念比较了康德与牟宗三的主要思想。 第1章的主题是理性,此章研究了康德理性批判的哲学史背景、康德理性批判的具体思路以及康德对启蒙理性的阐发,康德的思想之所以被概括成“批判理性”,这是因为,康德是以对理性的批判为起点的。与康德不同,牟宗三强调架构理性,他以这个概念指向科学与民主。受近代中国启蒙背景的影响,牟宗三强调,除了坚守传统的儒学精神之外,还应开出架构理性的精神,在他看来,这就是由内圣开出新外王的过程。康德把理性的自在自为看作是启蒙的要点,而牟宗三则把启蒙看作是由内圣开出新外王(科学与民主)。 第2章的主题是良知,此章研究了康德对实践理性批判的主要思路以及牟宗三对康德哲学的批判继承。自由是康德哲学的起点,也是终点,但康德立足于思辨理性的视野将自由看作是理性的假设。牟宗三强调,自由也可以呈现,这就是良知,良知的确证是直下体认的,不需要经过思辨探讨。康德通过纯粹理性的批判,看到理性的界限,所以他断定了人的有限性,而牟宗三通过良知的呈现肯定了人的无限性,人是有限而可无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之间没有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牟宗三将康德的道德哲学概括成“道德底形而上学”,而将自己的思想概括成“道德的形而上学”。康德以道德为中心,强调思辨的形式的考察;牟宗三以形而上学为中心,强调实践的内容的体证。 第3章从整体上考察了康德和牟宗三各自的思想走向。康德是从对理性的思考开始,再进而跨入对良知的思考,这也就是从纯粹理性的批判跨入对实践理性的批判的过程,但他最终没有确证良知,而是在一个科学理性的视野中将良知置于自在之物的领域。与康德不同的是,牟宗三的整体思路是从良知的确证开始,再由良知坎陷到理性,首先是确立儒家传统,然后再谈民主与科学,这是牟宗三思想的特点。与康德对良知的批判思考不同的是,牟宗三对良知的确证具有独断论的色彩,但这种独断论不是唯理主义者知识论意义上的独断论。
其他文献
物联网掀起了一场新的信息革命浪潮,它融合了自动识别技术、传感器、云计算、通信网络等多种技术,将物理世界中的万物相连,使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有了联系。物联网对于未来社
庄子是道家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提出“内圣外王”理念的第一人。但在中国哲学研究领域,庄子的“内圣”之学长期以来都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而“外王”之道却长期受到忽视。本
学位
随着卢卡奇、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广松涉等人对本体论问题的研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学者已展开了对马克思本体论的热烈讨论。马克思哲学究竟有无本体论,如若有,又是何
孝治思想在先周以前处于萌芽状态,仅表现为宗法政治中的、一种特殊的血缘架构。周代继承并发展这种血缘架构,并在政治秩序中建立以孝为核心的政治体系——“立子立嫡”的继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