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课程既是培养高级人才的载体,也是高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所以,当代高等教育改革无不以课程与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回顾新中国高校课程50多年的动态发展过程,分析其发展与改革的时代背景、指导思想,研究其特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探索规律,揭露弊端,提出对策,将是很有意义的事。 论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含引言和第一章,对50多年来我国高校课程改革时代背景作全面的描述,并根据高校课程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将其分为五个时期:改造与借鉴时期(1949—1956),“以俄为师”,实行专才教育,形成全国大一统的课程体系;探索与调整时期(1957—1965),改革全国大一统的课程体系,进行自主探索;挫折与倒退时期(1966—1976),课程改革严重受挫,课程体系混乱不堪;恢复与加速时期(1977—1992),结束了高校课程领域的混乱后,开始加速发展,由于国家给予高校更多自主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课程体系上取得了很大成就;高潮与深化时期(1993—),高校课程改革更加理性、自觉。 第二部分对新中国高校课程改革不同阶段的重要政策、主要内容、重大措施进行准确的把握,全面厘清了50多年来高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的历史沿革,力图将新中国高校课程改革曲折的历史画卷展现出来。 第三部分对新中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历史进行理性思考,总结高校课程改革的主要成就。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课程理论研究薄弱;课程目标观上,社会主体目标过于强旺;课程价值观上,重社会、学科价值,轻个人价值;课程知识观上,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课程主体单一;课程内容陈旧、课程体系僵化;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统一;教学方法上,课程观念落后等。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策略,推动当前如火如荼高校课程改革更健康,更完善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