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岩溶地面塌陷是可溶岩分布地区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地表发生突然塌陷的过程。作为最危险的自然灾害之一,岩溶地面塌陷已成为岩溶地区最普遍的地质灾害,其危害主要表现在破坏公路、铁路、建筑物以及地表水体,影响农业用水、用地,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岩溶地面塌陷由于其隐蔽性、突发性、不确定性、多因素性和危害性等特点,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岩溶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学者们采用多种方式对岩溶地面塌陷的孕育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溶地面塌陷是可溶岩分布地区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地表发生突然塌陷的过程。作为最危险的自然灾害之一,岩溶地面塌陷已成为岩溶地区最普遍的地质灾害,其危害主要表现在破坏公路、铁路、建筑物以及地表水体,影响农业用水、用地,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岩溶地面塌陷由于其隐蔽性、突发性、不确定性、多因素性和危害性等特点,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岩溶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学者们采用多种方式对岩溶地面塌陷的孕育过程和致塌机理进行过分析,但由于塌陷的孕育过程发生在地下而不易定位和观测,且破坏时具有突发性,使得塌陷机理总结和验证存在困难,关于岩溶地面塌陷的产生机理还存在一定的争议,系统、统一的塌陷机理还在逐步完善之中。目前减少岩溶地面塌陷危害的重要方式之一是预测岩溶地面塌陷的空间分布,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岩溶地面塌陷易发性评价。论文选取重庆市某岩溶地区作为研究区,基于对区内地质背景和塌陷特征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开展岩溶地面塌陷机理研究;结合区内地理空间数据库建立塌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随机森林及参数优化方法开展岩溶地面塌陷易发性区划评价。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在分析研究区岩溶地面塌陷点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岩溶地面塌陷的概化模型。根据已有调查资料,通过分析与研究区内塌陷形成有关的水文地质、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岩溶形态、人类工程活动等条件,发现区内塌陷多为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主要以成群分布形式存在,主要分布于岩溶洼地地段,多沿构造裂隙方向发育;结合研究区地质结构背景和塌陷实例分析,归纳探讨了区内岩溶地面塌陷发生的地质结构模式和类型,提出了三种岩溶地面塌陷典型破坏型式,即直壁破坏型、通道破坏型和崩解-蠕滑破坏型岩溶地面塌陷,结合实地调查结果对比,证实了其正确性。2基于渗流-应力耦合的岩溶地面塌陷机理的研究,揭示了覆盖层厚度对岩溶地面塌陷的影响规律。以渗流-应力耦合理论为基础,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并结合二次开发,对降雨作用下不同覆盖层厚度的岩溶地面塌陷进行了模拟分析,揭示了覆盖层土体在降雨作用下的渗流规律;通过分析覆盖层厚度对塌陷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内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的破坏模式与覆盖层厚度相关,在较薄覆盖层中以直壁破坏型塌陷为主,在中等厚度覆盖层中经历了从崩解-蠕滑破坏Ⅰ型向崩解-蠕滑破坏Ⅱ型的过渡,在较厚覆盖层中主要为崩解-蠕滑破坏Ⅲ型塌陷。3采用频率比法分析了不同影响因子与岩溶地面塌陷的相关性,建立了研究区岩溶地面塌陷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研究区域的特点,选取了地形地貌(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平面曲率、坡位、高程、地表粗糙度)、地质构造(距断层距离)、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地层富水性、地形湿度指数)、覆盖层特征(土层厚度)和地下工程活动(距隧道距离)等六类13个因子作为岩溶地面塌陷潜在影响因子,构建出研究区地理空间数据库,并分析了各影响因子与岩溶地面塌陷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塌陷分布与隧道位置具有密切关系,主要发生在岩溶槽谷区,且距地下工程活动越远,发生的塌陷数量越少。4建立了地理探测器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岩溶地面塌陷易发性评价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研究区岩溶地面塌陷易发性进行了评价。在运用层次分析法时,引入地理探测器进行影响因子优选、为构建成对比较矩阵提供参考,减少了人为主观因素和研究者经验的影响,对岩溶地面塌陷易发性评价的预测精度有明显提升,易发性区划中有89.6%的塌陷发生在高易发区,而未经优化层次分析法的易发性区划中仅有64.5%的塌陷发生在高易发区。5分别构建了基于网格搜索法和贝叶斯算法优化随机森林的岩溶地面塌陷易发性评价方法,并与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网格搜索法、贝叶斯算法优化随机森林的AUC值分别为0.936、0.946,分别有92.0%、93.9%的塌陷发生在面积占比为10.6%、7.4%的高易发区内。通过对比单一层次分析法、结合地理探测器优化的层次分析法、网格搜索法优化随机森林、贝叶斯算法优化随机森林等四种评价方法的ROC曲线、AUC值以及易发性分区统计结果,研究表明,采用贝叶斯算法优化随机森林模型的精度最高,且与实际塌陷分布更加吻合。最后采用贝叶斯算法优化随机森林模型评价了研究区岩溶地面塌陷易发性,并得到相应的塌陷易发性区划图。
其他文献
随着能源资源的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汽车的排放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汽车轻量化能够显著降低汽车的排放污染,减小能源的损耗,因此汽车轻量化逐渐进入各大汽车公司的视野。重型商用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运输量已经占据了国内货运量的60%以上,其本身体积大、材料应用单一,质量也比较大,因此重型商用车轻量化受到行业高度重视。近年来,计算机仿真设计分析技术也逐渐应用到商用车设计领域,
住宅建筑空调能耗逐年攀升,迫使降低住宅建筑空调能耗成为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降低空调能耗的前提是需要充分了解空调能耗的特征,然而由于经济条件、气候条件、建筑形式、设备形式等的差异导致住宅建筑空调能耗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因此,探究不同设备形式能耗影响因素,量化空调能耗的特征对于指导住宅节能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本文首先从室外气象条件、室内用能行为、供暖空调设备以及围护结构出发,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空
智能汽车的交通信号灯识别系统是其环境感知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信号灯识别方法的研究面临三大挑战:(1)场景内容复杂,环境条件多变导致信号灯识别准确性和鲁棒性降低;(2)信号灯识别缺乏语义信息,无法为车辆下一步控制提供信息;(3)识别准确性和实时性难以同时兼顾,无法适应实际工程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检测、聚合特征通道跟踪和车道级高精度定位的交通信号灯识别系统;搭建了基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各种车辆主动安全系统逐渐兴起,它们能让车辆适应各种行驶状态和道路环境以提高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现有的车辆主动安全系统主要针对车轮制动防抱死、驱动防滑转、横摆稳定性和侧倾稳定性中的某一项进行单独控制,或者其中两项进行简单的集成控制,不能同时满足各项主动安全性能需求。比如在转弯制动工况下,质心较高、轮距较窄的车辆将会同时面临车轮抱死、侧滑和侧翻的风险。为了
农业农村向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我国作为陆地面积2/3均为山地的大国,近郊山村耕地不断受到侵蚀;远郊山村因复杂的立地条件,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发展困难或受城乡二元对立山区耕地撂荒和山村空心化现象严重,造成了山地乡村产业经济发展落后于平原地区,客观上这也是中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都是山地的原因,故探索山地乡村可持续发展转型途径尤显紧迫。论文立足于农业公园作为山地乡村高质量转型创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和开源软件、开源社区的兴起,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代码仓库,特别是一些被高频访问的在线搜索网站,例如Github等,其中包含了大量供开发人员复用的代码和项目资源。当开发人员需要完成一个编程任务却不知道该调用哪些函数时,代码搜索与复用就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提高软件开发效率的捷径。如何有效帮助开发人员从候选的代码库中搜索与指定编程任务相关的代码,已成为软件工程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多种产业遍地开花繁荣发展,社会的劳动力也呈现出了“白领化”的趋势。有专业预测,到2030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将达到6亿,有望在2050年达到9亿。中等收入群体的壮大无疑为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动力,但也对城市空间和居住环境提出新的要求。为了迎合他们的房需求,城市进行一系列大尺度的再开发和旧城改造,重构了中国城市的内部空间。这也引发了城市旧城社区人文内涵被破坏、居住
噪声源定位是控制车辆噪声及提升NVH性能的先决条件,近场声全息是一种通过传声器测量信号实现噪声源可视化的高效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与故障诊断等领域。基于等效源法的近场声全息因为易于实现且适用于识别复杂表面形状声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其核心难点为等效源强度求解。此外,在工程实际中的目标声源附近往往存在干扰源或反射表面,为实现对目标声源的准确识别,需要通过声场分离技术分离目标声源与干扰源的声场。据此,本文
近年来,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PPCPs)受到全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抗生素作为一类典型的PPCPs,具有高效、广谱和价廉的特点,是人与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常用药物,也被广泛用于饲料添加以促进动物生长,在国内环境中广泛检出,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潜在负面影响。然而,关于农村和偏远地区环境中抗生素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选择了寒冷地区的6个村镇和5个养殖场地,以喹诺酮类(QNs)、磺胺类(SAs)、四环素类
癌症即恶性肿瘤,是最致命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迅速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和手术等,其疗效不能完全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其中化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策略之一,但是一些具有较高活性的抗肿瘤药物是疏水的,且没有特异性,容易对正常组织和细胞产生毒害作用。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PPT)由鬼臼属植物的根和茎提取而得,是一种具有显著抗肿瘤和抗病毒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