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制度因素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iantiande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是国际服务外包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的着重点倾向于制度因素分析,并且从多边贸易规则、发包国的相关制度及接包国的制度因素三个层面予以展开,其中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目前关于政策及制度因素对国际服务外包的影响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国际服务外包是服务贸易的特殊实现方式,基于WTO体系框架下的多边贸易规则对国际服务外包产生了重要影响。另外,国际服务外包在发包方及接包方双方进行,发包国的制度取向及接包国的制度构建共同影响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为全面系统反映制度因素对国际服务外包的影响,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从上述三个层面予以展开。二是在服务全球化和国际服务外包迅速兴起的大背景下,中国提出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融入了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趋势,有助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但是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起步较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如何脱颖而出,政府基于制度层面的有力扶持是关键。但是目前对接包国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制度因素缺乏深入分析,本文引入国内制度因素,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国内制度变迁的动机、制度变迁的路径及制度选择集合、制度变迁的效应进行系统、深入分析。并进一步对印度制度构建与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进行经验分析,最后提出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制度构建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包括七章内容:第一章是导论部分。本部分主要包括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本文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本文的研究方法、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本部分主要对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及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制度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通过对国际服务外包发展及制度变迁的理论综述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对国际服务外包发展制度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本文发现目前对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制度因素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从而提出本文的研究视角。第三章是多边贸易规则与国际服务外包发展。主要是从多边贸易规则的视角对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制度因素进行分析。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两项重要成果——《服务贸易总协定》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确立了WTO对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多边规则,这两项重要成果有助于推动国际服务外包发展。《服务贸易总协定》把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运用到服务贸易领域,并山各缔约方在市场准入方面提出各自的减让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自由化导向有助于降低国际服务外包壁垒,推动国际服务外包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发包方对接包方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性极为敏感,《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推动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进程,有助于提升接包方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进而维护发包方的利益,推进国际服务外包进程。接包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升对国际服务外包发包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一是有助于发包方降低交易成本,是有助于发包方控制外包风险,三是有助于发包方巩固竞争优势;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提升接包方的区位优势,同时接包方也有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增强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第四章是主要发包国的相关制度与国际服务外包发展。主要从发包国的视角对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制度因素进行分析。目前,国际服务外包主要发包国为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从目前最大的发包方美国来看,服务外包的动因除了获取劳动力的成本优势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弥补国内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力供给的制度约束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高等教育,二是移民政策。美国国际服务外包迅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美国政府对国际服务外包持支持态度。但是,美国的服务外包政策也存在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国际服务外包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日本长期雇佣制度日益显现的弊端使日本企业倾向于服务外包。与美欧进行国际服务外包相比,长期雇佣制度的深层影响使日本企业的国际服务外包具有很强的不彻底性。日本政府对服务外包基本持鼓励态度,促进了服务外包的发展。但是,受长期雇佣制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服务外包在日本发展较慢。欧盟国家的法规约束限制了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英国国际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主要在于英国的服务外包政策比较宽松。由于对服务外包经济效应的重新认识,德国政府正在进行法规政策的变革,将有助于推动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第五章侧重于对接包国的制度因素与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进行理论分析。这是本文分析的重点,在服务全球化和国际服务外包迅速兴起的国际背景下,许多发展中国家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是国际服务外包促进接包国经济发展的效应是不确定的,必须伴随国内相关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为此,本章引入国内制度因素,并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国内制度变迁的动机、制度变迁的路径及制度选择集合、制度变迁的效应进行分析。国内制度变迁的动机之一是追逐制度变迁的外部利润。新的制度安排相对于现有制度使部分利益集团获得的净收益较大,为追逐外部利润,产生新的制度供给。国内制度变迁的动机之二是弱化国内制度壁垒。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促进了贸易自由化的深化,但是如果国内制度壁垒较高,其对接包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将会大打折扣,为弱化国内制度壁垒,将促使国内制度发生变迁。制度变迁会产生路径依赖,尽管存在更优的策略选择,仍可能锁定在低效率的状态;要摆脱这种低效率的均衡状态,一是政府的政策性介入,政府是集体行动的代理人,集体行动经常要依靠自上而下的命令和合法强制。二是依靠壮大国内相关利益集团,通过利益集团的博弈实现博弈均衡状态的改变。三是外国利益集团的影响也可以诱使高效率的策略选择成为支配策略向量。本文据此构建理论模型分析集体行动对制度选择的影响。首先运用模型分析贸易自由化促进国内制度变迁的一般机制。其次,进一步分析利益集团的博弈及制度变迁路径选择的动力机制;国内制度变迁选择集合包含许多相关制度,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服务外包的产业特征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制度选择。二是服务外包发生的前提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优化。三是承接服务外包的核心要素与人力资源供给的制度选择。四是服务外包发展的市场因素与制度选择。国内制度变迁的效应:一是区位优势提升效应,从制度功能的视角来看,制度安排主要通过发挥导向功能、降低交易成本、降低行为风险等提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区位优势。二是资源配置效应。包括国际间的资源配置和国内资源配置。有效的制度安排可以大大降低某个地区的交易成本,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流入该地区;另外,制度的激励可以规定人们的偏好,影响人们的选择,使资源的流向与配置不同,从而决定不同的发展路径。第六章是制度构建与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经验分析,以印度为例。印度制度构建与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经验为中国目前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是印度国际服务外包发展并不是印度政府服务外包政策扶持的直接结果,而关键在于国内制度变迁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二是印度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宏观环境主要是发展理念的变革促进了印度的电子革命;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变革促进了印度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优化为印度国际服务外包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高等教育制度与激励制度构建为印度国际服务外包发展提供了适用性的人力资本。第七章是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制度约束与构建。本章主要分析了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制度约束,并提出了制度构建的建议。一是对中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制度约束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主要基于理论和观念等非正式制度层面。二是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进行测算,并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进行分析。三是对中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人力资源优势发挥的制度约束进行分析,并从教育制度和激励制度两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四是从中国内需市场需求释放的制度创新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嵌入式技术和移动平台终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个行业,在医学领域,光电子技术使得各种新的治疗方法成为可能。如今,医疗激光器也逐渐走向人工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人法律地位问题是隐名出资法律关系的关键所在,而对隐名出资人法律地位的认定又是该问题的核心。在法学理论界,随着对隐名出资人法律地位认定问题研究的
权威问题在法哲学和政治哲学的讨论中地位极其重要,约瑟夫·拉兹的权威理论作为20世纪法律与政治权威领域里最重要的理论,为权威问题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拉兹以独特的实
焦虑是一种复合情绪反应。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较早对焦虑进行了研究。早期对焦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焦虑对学习的影响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研究者对人格与情绪关系的关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 ,我们在耐受诱导研究中的最终目标大部分是建立在对T细胞的调控上 ,涉及到TCR、共刺激分子、T细胞生长因子及某些T细胞亚群的诱导增生等方面。这些靶T
2012年,广西富川县被确定为全国33个也是广西唯一的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市(县、区)。人民银行贺州市中心支行对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金融支持情况、金融支持面
语音通信电台的通信质量和抗干扰能力测试,是语音通信电台质量验收的重要内容。完成对这些性能的客观评测,都需要对通信信息进行采集。针对电台试验中对高采样率、采样精度,
随着城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城市社区体育得以迅速发展。社区体育是群众体育的重要内容,搞好社区体育不但是搞好全民健身的重要一环,而且对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目的:对门诊311例皮肤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门诊2008~2009年间记录在册并进行皮肤病理活检的病例,包括临床诊断为皮肤肿瘤的
美国对其霸权利益的追求与关注使朝鲜半岛在其战略框架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缘政治意义,从这个意义出发,美国对朝鲜半岛实施了控制战略。根据国家身份理论,国家之间在互动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