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ies on Factors Influencing in vitro Organogenesis of Allium chinense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smk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蕌头(Allium chinensis G.Don)是一种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的植物,在中国南方广泛种植。由于其不育性,通常进行无性繁殖。但这种方式繁殖率低、费时费力,而且通常导致病毒感染,在植物繁育和栽培过程中引起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组织培养是提高繁殖效率和减少病毒感染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蓖头器官直接和间接再生的潜能,并且探索合适的基质、生长调节物质以及合适组合。   本试验研究了用鳞茎做外植体茎的再生情况。在添加1.0 mg/l BA和1.0 mg/lNAA的培养基中,茎还可直接从鳞茎外植体上形成,把这些茎进一步培养到含BA和NAA的B5培养上,很易形成丛生茎,其中在含有1.0 mg/l BA+1.0 mg/lNAA的培养基上培养8周后,茎的数量可达15个。这些茎培养在含0.5—1.0 mg/lNAA的B5培养基上2周后,大多数可形成根。   为了评价蕌头愈伤组织的形成潜力和植株再生,不同培养基(B5,MS and LS)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各种生长调节剂及其组合用于根、叶和基部的培养。我们发现,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繁殖使用蕌头的基部和B5培养基最好。我们发现,1.5 mg/l2,4-D对愈伤组织生长的效果最好。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0.1 mg/l BA和1.0 mg/lNAA的B5培养基上对茎的再生最有利。   我们发现,64.53%子房在添加2 mg/12,4-D和2 mg/l BA的B5培养基上培养2周后的出现器官再生。当转移到添加2 mg/l NAA和0.1 mg/l BA的B5分化培养基上培养8周后,56.32%的子房分化芽。本研究证明,从子房开始的植株再生体系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良这种作物提供了可能。   研究了小鳞茎诱导期间抗氧化酶CAT、POD、SOD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POD活性在诱导4—5周时上升,第6周开始下降。SOD活性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在2.5 mg/l BA的培养基上活性最高。CAT活性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在1.0 mg/l BA的培养基上活性最高。   我们从蕌头克隆了蒜氨酸酶基因。蕌头蒜氨酸酶基因主要在蕌头球茎中表达。本研究讨论了蕌头蒜氨酸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