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安排与经济绩效研究——基于修正的LYS分类方法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g8872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811汇改”之后,人民币中间价引入了市场化机制,这标志着央行将降低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水平,赋予人民币汇率更自由的空间,汇率中间价将更多地体现市场预期。汇率是各国之间进行贸易金融往来的基础,它与一国的开放程度、经济规模、金融市场发展状况紧密相连,这些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汇率作为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与利率一样,本身并没有实际意义,汇率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一国的整体发展服务,故研究汇率安排对经济绩效产生的影响就变得十分有价值。纵观历史上对汇率安排与经济绩效的研究,至今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而造成分歧的首要原因之一,是汇率安排分类方法的不同。  本文首先从汇率安排分类方法入手,在LYS分类法的基础之上,将双边汇率更改为有效汇率,整理了65个国家17年的有效汇率波动和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数据,采用K-means聚类法,根据数据的特征,将样本分为五组:浮动汇率组、肮脏浮动组、爬行盯住组、固定汇率组和无法识别组。  笔者根据以上分类结果,对宏观经济绩效与汇率安排关系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笔者发现,宏观经济绩效与汇率安排弹性呈现“倒U型”关系,即对于处于某一发展阶段的国家,存在一个最优的汇率安排可以使该国的经济绩效达到最佳,且这个最优汇率安排弹性会随着该国的金融开放度、贸易开放度和国内金融市场成熟程度的提高而增加。  最后,笔者根据所得结论对我国汇率安排改革进程做出了一定政策建议。对于一个处在中间汇率安排的国家,其改革的最终方向是汇率市场化,但这一过程需要与我国实际情况相匹配,放开人民币汇率安排弹性不能操之过急,宁晚勿早,以防止出现不可控的局面;同时,央行还应顺应开放水平与金融市场成熟度的变化,有序稳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这样才能充分获得汇率安排为宏观经济带来的益处。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非对称的Laplace分布拟合了我国货币市场基金2006年1月到2009年12月的日收益数据,从而利用基于非对称的Laplace和VAR的修正的Sharpe指数对我国货币型基金的绩效进行了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政府部门在政策层面上更是给以支持。但是,从现有国情来看,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依然存在。在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的争论由来已久,主流观点一直以为货币供给是由货币当局外生的加以控制的,然而,主流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尤其是后凯恩斯理论的发展让内生性货币供
大豆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大豆品种数量,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和曾经最大的生产国。然而近年来,随国外转基因大豆的入侵,国产大豆产业不敌进口大豆,一溃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导致以美国为首的主要经济大国的经济遭受严重打击,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动荡,美国、迪拜等经济强国一度负债累累,而冰岛、希腊等经济状况中等的小国则面临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随着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民生问题日益凸显,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也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