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基本条件,而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隐患,当人类的健康受到威胁,医疗却得不到保障时,将危及整个社会的安全和发展。医疗卫生是伴随人类存在的永恒话题,任何一个国家都在为制定合适的医疗制度而努力,中国也不例外。但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其特有的经济体制决定了医疗体制改革不能照搬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因此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路途中,医疗卫生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不断摸索,直到如今,新的医改方案即将出台之际,学者们仍在不断争论医疗卫生究竟应该市场化还是行政化。
根据200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未来3年用于医改的预算是8500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我国医疗卫生投入增速减缓的现象。然而除了增加医疗投入总量外,国家还亟需解决一系列问题:医疗产品的投入主体应该是政府还是市场;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在医疗卫生上如何分工;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如何提高;如何加强政府医疗费用使用过程的监管;怎样通过财政政策及转移支付缩小贫富差距及地区差距在医疗卫生服务上的体现等等。对于医疗改革,当前我们应该将目光焦点放在落后地区与低收入群体上,21世纪的中国已经不再是当年缺医少药的情况,而是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因病返贫现象持续存在,这个问题在财政贫困的西部省份又尤为严重,特别是财政体制改革后,这些地区更难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弥补医疗漏洞,政府应该起到主导作用。本文不仅从理论角度阐述了医疗改革的一些思想和建议,更以贵州省为例,引用数据,强调政府应将医疗改革的重点放在低收入地区。
本文在写作思路上,从前人观点入手,参考国外医疗体制的实施情况,逐步阐述医疗卫生的政策理论,而后对政府干预医疗市场进行了经济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实证;进而本文结合数据分析了我国公共医疗现存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以贵州省为例,说明西部贫困省份的医疗及政府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现状;最后本文提出了完善医疗改革,准确定位政府职责的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西部贫困省份,分析财政分权对医疗支出的影响,但没有用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且在制度建设上仍有不完备的地方,这是本文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