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吸收边界和基于交替隐式的时域有限差分的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353525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围绕时域有限差分(FDTD)的吸收边界条件和其改进算法—时域交替隐式差分算法(ADI-FDTD)展开的。首先对电磁计算的历史和现状,以及FDTD算法的不足进行了阐述,对FDTD的空间和时间的离散间隔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得到了空间和时间间隔的选择依据,也就是论文中提到的Courant-Friedrichs-Lewy(CFL)的限制。本文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计算应用,具体展开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对于处理开域问题,受计算机资源的限制,就必须截断问题研究的区域。FDTD的历史上曾经提出过多种吸收边界条件,但它们的实现比较困难,本文把数字信号技术应用到吸收边界条件中,可以降低实现的难度,并给出了在UPML和CPML中的应用,比较了它们的吸收效果。 (2) 针对普通FDTD处理色散媒质的困难,本文通过D-B场量的迭代方法代替传统E-H场量的迭代方法,可以很方便的处理色散媒质。并给出一维、二维和三维算例进行了验证。 (3) 在进行近远场外推时,要求保存每一方向每一时间步的惠更斯面上的时域场量信息,会造成要保存的数据文件过大,通过对数据进行压缩,就可以把数据量降低到可以接受范围。 (4) 传统的FDTD在计算精细结构的时候的效率不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系统的研究了ADI-FDTD算法,推导有耗媒质中的ADI-FDTD方程。系统地给出了UPML和CPML在ADI-FDTD算法中的一维、二维以及三维的实现方法,并将数字信号技术应用到其中,简化了推导过程。并给出了一维连接边界的方法,并用数值实验给出了验证。 (5) 由于ADI-FDTD的迭代方程的复杂性,使它应用到电磁散射领域有很大的困难。针对UPML和CPML中连接边界的处理的困难,本文引入散射场模拟的方法可以克服加入平面波源的困难,并给出雷达散射截面的计算实例。体现在解决电磁散射问题中体现了准确性。 (6) 分析了ADI-FDTD算法的时间稳定性和数值色散性,通过分析知道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的兴起,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类迈入了数字信息的时代,多媒体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多媒体技
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网中的谐波污染越来越严重,为了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必须控制电网谐波含量。尽管各国颁发的有关控制和限制电力系统谐波的标准早在十多年前已经开始实施,但是由于电力系统的谐波来源有多个方面,PCC处的谐波源分离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使得有关谐波的标准实际上尚未得到有效地实施。 本文首先对各种谐波源分离方法的基本原理作了探讨和比较,对各种方法的特点进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网上的数据量不断增加,人们对网上信息的应用需求也不断提高。但是传统的Web信息查询大多数是基于HTML语言的,由于HTML在语义表示方面上存在一定的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