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教育惩戒一直是教育理论界颇有争议和教育实践领域矛盾事件频繁发生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2016)首次提出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学生必须依法依规“予以教育惩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019)中强调“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到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2019)发布,教育惩戒权已从国家政策的层面赋予了中小学教师,据此,中小学教师可以理直气壮地举起“戒尺”对违规违纪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惩戒。那么,在教育实践中,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惩戒权的赋予认识如何?是否愿意接?能否用得好?具体存在着那些问题?面临着那些困难?这便是该研究力图要调查和研究的问题。研究基于对教育惩戒相关政策文件的领会、解读与意义的梳理,以Q市N所小学的600名小学生和150名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从小学师生对教育惩戒的认知和理解、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标准、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情况、小学教育惩戒实施的效果、影响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因素五个维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小学教师在运用教育惩戒中存在着教师对教育惩戒的合理性的认知和理解有待加强、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标准比较模糊、教育惩戒运用方式及力度把握比较随意、教育惩戒的效果不尽如意、教师运用教育惩戒顾虑重重的问题,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惩戒的法规细则还不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家长的教育观念不正确、社会舆论的导向偏差等原因。在上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完善细化教育惩戒的法规是导向、优化学校教育惩戒的管理机制是保障、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关键、家校沟通协作是支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五个方面提出了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