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高原经济区农业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qing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高度重视农业节水工作,中央1号文件多次明确提出要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在农业用水量基本稳定的同时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能有效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而大幅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水资源承载力作为评价一个地区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农业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滇中地区是云南省的经济核心区和农业优先发展区域,但受自然条件约束,也是云南省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突出瓶颈。为缓解滇中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国家启动了滇中引水工程,批复了滇中引水工程可研报告。为实现二期工程和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同步建成、同步发挥效益”,本文对滇中高原经济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在弄清农业水资源对滇中农业生产发展支撑能力的基础上,推进二期工程可研工作,更好地从农业全局把握水资源的价值,为滇中受水区节水政策、方案、措施等的制定和实施以及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依据。本次研究以2019为现状年,对滇中高原经济区农业水资源状况及在滇中引水二期工程基础上的农业水资源发展预测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在现状发展基础上确定了滇中高原经济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并对滇中现状年2019年、规划水平年2030、2040年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对于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从有限的数据中对其进行模糊概念评价是很难的。现已有诸如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背景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有限元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常规趋势法、神经网络法、灰色聚类分析法和多目标规划法等方法用于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中。但是这些方法往往忽略了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与不确定性,忽略了问题本身的模糊性与随机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定性定量的转化模型。例如传统计算指标因子权重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AHP),并不能准确的判断指标的模糊性和随机性;而处理模糊问题的传统方法之一——模糊数学,利用隶属度函数转化不确定性时就已经改变了问题模糊的性质。本次研究,结合云模型可以实现定性定量相互转化的特性,改进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三者结合,建立了滇中高原经济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并在指标体系及指标数据的基础上对滇中2019年、2030年、2040年的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从滇中高原经济区整体角度分析,规划水平年的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较现状年有一定的好转,承载力状态由饱和状态向有一定承载力状态转变。从各受水片区角度分析,大理、楚雄、昆明片区在2019、2030、2040年农业水资源承载力均处于临界状态。玉溪、红河片区2030、2040年承载力状态由临界状态恢复至有一定承载力状态。丽江片区承载力状态在2040年就由临界状态恢复至有一定承载力状态。
其他文献
为了缓解能源压力和保护生态环境,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迫在眉睫。生物质具有储量丰富、来源广泛、可再生性及零碳排放等特点,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然而,由于生物质中氮含量相对较高,在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含氮污染物,这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危害人体健康。热解是生物质的主要处理技术,也是燃烧和气化的首要阶段。因此,研究生物质在热处理过程中氮元素的迁移转规律及影响迁移规律因素,对生物质绿色开发利用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至
我国水资源仅占世界的6%,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因素之一。水资源短缺与如何发展农业节水是我国不得不面对的主要问题,解决水资源短缺,发展农业节水技术既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也关系到生态安全。当前水资源浪费现象仍普遍存在,不完善的灌溉技术与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近些年来我国在推进农业灌溉节水技术的道路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农业灌溉节水技术的推广仍然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年人口的增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心脏支架植入手术已经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措施。近年来,镁合金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已广泛被研究作为心血管支架植入材料。镁作为支架材料的突出优势:(1)镁的密度(1.74 g/cm3)与人骨密度(1.8-2.1 g/cm3)相近;(2)镁具有与人骨类似的力学性能,可有效避免应力遮挡;(3)镁的天然可降解性,可以避免二次手术取出,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高质量生活迫切追求,水资源短缺造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禹门口引黄灌区是山西省最大的灌区,涉及运城和临汾地区的11个县市。考虑到当地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考虑到山西省引黄指标仍有剩余,故拟增加黄河干流地表水取用量,来满足灌区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本文针对禹门口灌区引黄扩建工程进行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和合理配置方面的研究,具体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1)
近年来,受黄河来水来沙量大的影响,引黄灌区泥沙问题愈发严重,干渠、沉沙池淤积严重,灌区输配水利用效率不高,严重影响灌区工农业的发展。进一步探究首部枢纽挟沙水流输移与分布规律、沉沙池淤沙时空分布规律,寻求首部枢纽粗颗泥沙临界不淤流速,对减少有害泥沙引入,增长沉沙池使用寿命、提高灌区输配水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山西尊村引黄灌区首部枢纽为研究区,通过对一级泵站首部枢纽2019年夏灌期泵前黄河口至
众所周知,水资源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特别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淡水资源,是保障国家农业、工业和社会幸福指数的关键。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多用于农业灌溉,节约用水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明渠测流精度不足、测流设备昂贵笨重以及测流过程的水头损失大等问题还有待解决。因此,方便快捷、自动和精准的明渠流量监测是论文研究的方向。为提高我国的水资源监控能力,将灌区明渠测流与物联网云平台相结合,通
淤地坝作为黄土高原地区的三大“亮点”工程之一,在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渔农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非常明显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为缓解贫困山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现开展淤地坝蓄水改造的技术研究。淤地坝防渗条件较差,不具备蓄水能力。而对淤地坝改造前后的渗流和坝坡稳定性分析是蓄水改造的基础。目前对淤地坝的渗流和稳定性研究大多应用二维模型,对于三维性较强的淤地坝,其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有
中国北方季节性冻土地区水资源短缺,冬春寒冷干燥,蒸发强烈。在季节性冻融作用下,浅埋潜水与土壤水转化强烈,潜水蒸发过程较为复杂,易造成土壤盐渍化等不良地质环境问题。探索研究冻融作用和土壤物理特性对浅埋潜水蒸发的影响对于科学合理评价地下水资源和防治土壤盐渍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室内冻融试验装置,进行了潜水位埋深为1.0 m的室内人为控制冻结气温的三种浅埋潜水蒸发冻融试验,分析了土壤粒径、土壤颗
随着全国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的开展,一些新的工程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本文根据山西省某淤地坝溢洪道工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由于该淤地坝属于传统的闷葫芦坝,经过长年的使用大坝已经达到设计淤积库容,且大坝淤积高程超过了原有的排洪渠进口高程,为了保护大坝安全,延长该淤地坝的使用寿命,设计者考虑到周围的地质条件和当地的经济条件,在为大坝新建溢洪道时选择将大坝溢洪道布置在原有的排洪渠位置,且溢洪道进口高程和原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