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宪法教育模式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p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的宪法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对于培育公民的宪法意识、引导公民正确实施宪法行为和促进宪法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公民的宪法教育模式与宪法教育效果息息相关,本文旨在研究美国、我国在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不同的宪法教育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我国公民宪法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做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文章的第一部分先是对宪法教育进行分类,根据宪法教育受体的不同,将宪法教育分为专业性的宪法教育、职业性的宪法教育和公民性的宪法教育三类,本文所讨论的公民的宪法教育是最广泛意义上的宪法教育,即是包含前面所述三种类型的宪法教育。接着进行公民的宪法教育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的比较研究,进而界定宪法教育的特质,即宪法教育是公民教育的核心,是宪法实践的前提,是宪法文明的培育过程,既是政治教育,也是法律教育。第二部分研究了美国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公民宪法教育模式,这一部分先介绍了美国联邦宪法的创制以及公民宪法教育的基本形式,然后分析了美国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公民宪法教育模式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缺陷。第三部分在分析民国时期公民宪法教育方式的基础上总结出“自下而上”的公民宪法教育模式,并分析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报刊、译著以及社会舆论展开的。第四部分介绍了五四宪法的创制、五四宪法和八二宪法进行宪法教育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分析新中国开创的“自上而下”的公民宪法教育模式。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则是笔者在研究宪法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发现的我国公民宪法教育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政府主导下的公民宪法教育、内部动力不足、公民参与仍有不足、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公民宪法教育模式,忽视“自下而上”的公民宪法教育模式。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重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完善相关制度;第二,培育“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改善公民宪法教育的供需矛盾;第三,设置“自上而下”的专业工作者,推动公民宪法教育事业的专业化;第四,“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构建“上下协同”的多元模式。希望本研究能为我国公民宪法教育的理论研究以及当前我国公民宪法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探索。
其他文献
战国时代的齐国曾长期与秦国对峙,甚至与秦互称东、西二帝。但随后却在乐毅率领的五国大军的合纵伐齐之役中迅速败亡,失去了与秦争夺天下的资格。本文借鉴地缘政治学中“地缘”一词,从齐国与邻国的关系角度,分析战国时代齐国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结合战国时代齐国与邻国交往与兵争的史实,对齐国最终败亡的原因进行探讨。本文首先介绍了齐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境内的地形地貌,分析齐国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认为,齐国的地形是由西
学位
本文试图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国际河流进行生态补偿的法理基础,以及国际河流进行生态补偿的实践。本文从生态服务这一概念出发,梳理了生态补偿理论的基本概念与补偿思路,明确了生态补偿可以通过受益者对贡献者的付费来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的质量和种类,进而有效地保护环境,达到双赢的效果。在生态补偿理论的基础上,一国流域内的生态补偿实践屡见不鲜。然而,国际河流的生态补偿研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有所缺失。此外,鉴于
学位
《论道德的谱系》是尼采的一本晚期著作,他采用谱系学的方式来研究道德。本文以《论道德的谱系》作为研究文本,阐述尼采在分析道德起源的基础上对基督教道德展开的批判。首先,本文梳理了在尼采之前启蒙时期的哲学家对基督教的批判。启蒙运动时期的学者主要通过批判教士、教义来否定教会的权威,批判上帝来否定基督教的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基础,但却没有触及到基督教的要害,即基督教的道德。因此,本文在研究尼
学位
谷崎润一郎(1886-1965)是日本文学史上极富盛名的唯美派大家,他穷尽毕生致力于对美的创作追求,写下了众多文笔细腻雅致、风格独特的唯美作品。步入晚年后谷崎发表了一系列以老与性、生与死为主题的作品,“提出了至今为止谷崎文学中没有出现的新主题”(千叶俊二,1982),书写下谷崎对“性”与“死”的思考,丰富了老年文学的系谱,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将以谷崎润一郎的晚年(1949~1965)作品
学位
师幼关系产生于幼儿园中幼儿与教师的交往过程,表现为互动双方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的态度和联系,是幼儿园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亲密、和谐的师幼关系不仅促进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还有助于幼儿的社会适应、情绪调节及学业成就的良好发展。但现实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师幼关系频频出现不和谐的现象,对幼儿的发展造成极大阻碍,因而受到研究者的重点关注。教师作为师幼互动中的主体之一,对师幼关系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是研究
学位
五个庙石窟创建于北周,五代宋初加修窟檐,西夏时期以整窟重绘的方式进行重修。综合运用石窟考古学研究方法,梳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五个庙石窟的发展轨迹,尝试构建这座石窟寺遗址的历史脉络,可以发现西夏时期的重修活动颇具规模,是五个庙石窟营建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第1窟处于河谷崖面西侧,表层壁画为西夏重绘,题材多样,保存情况较好,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是一所典型的西夏“原创性”洞窟。对于“原创性”洞窟专
学位
青少年内外化问题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青少年的内外化问题既受自身人格特质、基因及生理的影响,又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青少年不仅受到单一环境的影响,还会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同伴等累积生态风险因素的影响。累积生态风险指的是青少年所面临的各种生态风险的总和,它由多个单一风险指标累加合成一个累积生态风险指数。相较于当前众多针对单一风险环境的相关研究而言,本研究采用累积生态风险的研究方法更贴合青少
学位
渭南市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晋陕豫三省交界,是陕西省的东大门,在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中,渭南市是重要的节点城市。由于渭南市在关中平原区域内长期处于从属地位,故与渭南市有关的研究相对较少,从区域历史地理角度对渭南市区域进行研究的成果更为缺乏。故本文在参考借鉴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已有材料,从区域历史地理的角度综合研究渭南市的相关问题。本文希望对于历史上今渭南市这一区域的形成与渭南市域内中心变化与区域发展
学位
实现粤港澳大湾区贸易便利化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成果。粤港澳大湾区经贸规则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在过去的三十年,粤港澳三地有过多次的合作,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前店后厂产业垂直整合模式,中期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合作不断加深,到现在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概念的出现,粤港澳三地间的合作程度不断加深,合作的领域也不断增加。在日益扩大的经贸合作中,粤港澳大湾
学位
在世界贸易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议题始终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贸易规则的更新、贸易技术的发展、贸易方式的变更都时刻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做好环境与贸易的协调则需要通过国际贸易协定进行更为细致的规范和价值引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在实施了20多年后也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由《美墨加协定》接替并于2020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美墨加协定》中的环境保护条款继承了其前身《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主要内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