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教育制度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轨和发展,随着教育模式的转变,大学生的就业分配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最初的统一分配逐渐过渡到双向选择进而发展到目前的自主择业。随着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困难就成为从学校到社会热议的话题。大学生面临着新旧就业观的冲击碰撞和人生价值的重新定向,其就业观正不断走向复杂化和矛盾化。而在就业过程中,女大学生——这个相对弱势的群体可能会遇到更多的挫折和挑战。与男生相比,女大学生的就业往往处于弱势,她们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高校应特别重视女大学生的就业观的研究,科学分析就业形势,探讨女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一方面对提高女大学生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对提高高校女大学生就业率起到良好的作用。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为依托,运用文献法、比较法、分析与综合法,以大理学院2013届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女大学生就业观形成进行实证研究。文章由六个章节构成,首先简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界定了相关概念并简单回顾了大学生就业观的演进过程,阐释了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相关思想理论,接着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大理学院女大学生就业观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大理学院女大学生就业观的积极方面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影响当代女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因素,进而得出相应结论,并对今后大理学院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出建议。通过研究,笔者得出以下结论:大理学院当代的女大学毕业生就业主动性显著增强,希望打破传统观念,要求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强烈;非常重视经济价值,在择业的过程中,把经济利益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来考虑,强调个人价值;在职业的选择上,更多的还是倾向于稳定性强和保障性好的工作;能够清楚的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对自己的将来有很实际的考虑,就业心态良好;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对自己有很好的认识,清楚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主动投身到就业竞争中。可以看出地域、待遇、发展前景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主要因素。但同时,女大学生在就业观上也存在许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自主创业的意识不强,主动承担风险的能力弱;有的学生不能很好的评估自己,要么缺乏自信和胆识,要么好高骛远;普遍存在依赖思想;心理比较脆弱;有部分学生还存在就业目标模糊等现象。针对女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笔者分析了影响就业观形成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从而帮助女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顺利就业做出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