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营养与食品安全“知信行”(KAP)三者关系在年龄序列上的变化情况,明确“知信行”行为改变模型在对不同年龄段居民饮食行为干预中的应用条件,为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科普或行为干预等提供指导。方法:此次调查分为现场调查和网络调查,两类调查所使用的问卷内容一致。现场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市邀请了2所中学和3所大学各个年级的部分班级参加此次调查,并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邀请了部分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网络调查采用问卷星平台发布调查问卷(同现场调查问卷内容一致),并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推广,如发放宣传单、微信或QQ朋友圈扩散等。现场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录入,网络调查数据由问卷星平台提供的数据录入功能自动录入,并以EXCEL格式导出。所有数据合并整理后,采用用SAS9.2对问卷进行分析。结果:此次调查最终收集有效问卷3170份(废卷率7.2%)。所有调查对象KAP总得分分别为66.8±14.9分、73.1±12.5分、73.2±10.4分,且女性KAP得分均高于男性。通过一周内食物摄入情况发现:16-18岁年龄段有92.4%的居民饮用含糖饮料超过3次;19-24岁年龄段仅有19.5%的居民每天吃早餐;25岁及以上年龄段有4%的居民几乎每天吃油炸食品或烧烤。对不同年龄段居民的KAP得分进行分析发现,25-34岁年龄段居民知识得分最高(74.4±12.1分);35岁及以上年龄段居民的态度得分最高(83.5±15.0分);10-15岁组年龄段居民的行为得分最高(76.2±9.8分)。对KAP三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在整个年龄序列上,态度与行为相关性最高,知识与行为的相关性最低;知识与态度得分的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态度与行为得分的相关性、知识与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则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结论:此次调查发现,随着年龄的改变,营养与食品安全KAP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改变。在10-15岁低年龄段,知识与行为存在较高的正相关,采用KAP模型进行健康教育可能会取得较好的结果。而在35岁之后的高年龄段,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与行为,甚至知识与态度的正相关关系变小甚至逆转,可能是由于年龄稍大的成年人的行为更多的受到其它社会因素所影响,此时KAP模型可能不再适用,因此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KAP三者之间的关系特点,采用不同饮食行为改变策略以促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