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矮星及近邻恒星的视差及其相关参数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zhe88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L矮星的视差及相关研究、褐矮星的Gaia颜色、FGK矮星的银河系“呼吸”模式以及LAMOST数据中搜寻褐矮星四个方面的内容:  1)利用英国两米全自动利物浦望远镜SDSS z波段数据,测量了10颗L0至T2矮星的视差,其中有五颗是第一次测量视差。基于视差和自行以及视向速度,我们研究目标星是否为银河系盘成员、是否为双星,通过折合卡方法拟合观测和模型光谱估算有效温度,并且研究一个260颗L至T2样本的平均UVW速度和速度弥散,估算这个样本的动力学年龄。  2)我们交叉目前Dwarf Archive上所有的L及T矮星和2MASS、SDSSDR10,得到580颗L和131颗T矮星。重新求出每个光谱次型的平均颜色以及平均颜色的误差以后,我们跟据Jordi(2012)给出的Gaia系统与其他测光系统的转换公式,估算每个光谱次型的GaiaGBP-BRP颜色,并且与模型预言的GBP-BRP比较。  3)交叉LAMOST DR4和Gaia TGAS选择500pc以内的FGK矮星38163颗,计算样本在不同银河系盘高、不同金属丰度处的UVW速度中值及速度弥散,我们发现了在低金属丰度端银河系恒星运动的“呼吸”模式,而在富金属丰度端,则表现出不太明显的“呼吸”模式或者是“弯曲”模式。  4)在LAMOST低流量光谱中,用Baggingtoppush机器学习法,发现了几颗L矮星候选体,其中有三颗与SDSS同源,在SDSS数据中被分类为L矮星。
其他文献
伽马暴(gamma-ray burats,GRBs)是宇宙中发生的最明亮的事件。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们对它的认识有了巨大的进展。但GRBs的起源问题仍然没有能够很好的同答。本文评述了GRBs及其
学位
星周盘在早期恒星演化与行星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红外辐射是探索星周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AKARI/FIS亮源数据库(AKARIBSC)是一个无偏的全天巡天AK ARI的涵盖65到1
学位
宇宙空间作为人类最新的活动领域,已经历了超过半个世纪的开发与利用。空间技术在越来越多的方面引领着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空间资源成为同陆地、海洋、水和空气一样
为了寻找星系或星系团等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和起源信息,并为已有的或新的星系和星系团的形成和演化理论提供观测依据,该文主要研究了邻近星系团A2634中心区域的198颗成员星
光纤在现代天文学中有着非常重要和广泛的应用,在同步定标光谱测量系统中,光纤用于将星光信号和参考信号传输到光谱仪中。当多模光纤传输相干光时,由于模式间干涉,在出射端形成散
对于由普通物质和辐射组成的宇宙而言,广义相对论预言:引力作用使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导致大爆炸之后的宇宙膨胀减速。然而,Ⅰa型超新星的观测揭示了宇宙在加速膨胀,这与广义相对论
X射线天文学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天文学最为活跃的部分之一,该文首先简单介绍了X射线天文观测诞生以来的发展经历,因研究经历的原因,研究人员对ASCAX射线卫星及ChandraX射线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