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世界大迷宫——博尔赫斯短篇小说的空间意识探析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555666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尔赫斯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形式构建起了一座简洁又不失精致的文学大迷宫,这座大迷宫散发出的迷人魅力来源于博尔赫斯在其中表现出的时空观念和写作技巧两大方面。一直以来,众多的研究者对这座文学大迷宫的探索主要围绕这些方面的主题进行,并已取得不俗的研究成果。在观念层面上,博尔赫斯作品中表现出的时空结构是相当多样的:循环结构、轮同结构、交叉分岔结构……但各种结构形式呈现出共同的“圆”的观念。这也是博尔赫斯未来不可知、时间生发无限可能性带来新空间理念的一种体现。简单的圆形平面并不能很好的表现他对无限可能性的认识,立体的圆球体更能体现他小说作品中的时空结构以及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解。在写作技巧方面,从叙述学理论出发,博尔赫斯的小说文本通过在叙述时间线上的排列重组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述,实现了向空间叙述的转变。同时,文本召唤结构的使用增加了文本对接受者的召唤力量,拉近了小说文本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使接受者与文本的互动更为密切和有效,相应的,对于文本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兴趣,理解也更丰富充分。观念和技巧内外两方面的呼应配合,即是博尔赫斯文学迷宫魅力不衰的奥妙。
其他文献
本文以李金发、闻一多、艾青三位具有美术专业背景的现代诗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位诗人的美术背景的爬梳,整理其艺术经验的习得过程,挖掘其艺术创作实绩,探询其在美术创作实践
在汉语语法系统中,动介区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拟从形式的角度,对动介兼类词中的动词用法和介词用法进行区分,并以此为基础,对现代汉语书面语中表依据
学位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期,出现了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并进而影响到哲学界和文学界。“百姓日用即为道”,人们意识自由,散文由“原道宗经”的传统散文向更富于生活气息
学位
清代既是经学的复兴时代,也是词学重塑辉煌的年代,同时也是经学和词学双双集大成的时期。这种复兴与集大成状况的重叠,使清代词学与经学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此时出现了众多经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