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有关学校教育领域的社会性别研究已经就学生和教师的两性差异、性别刻板印象及其成因和对师生双方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是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整体性研究,很少涉及到具体的学科,即使有个别学科有相关的研究,也主要是关注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事实上,由于不同学科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研究思路等方面的不同,对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作用也不尽相同,教师个体特征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有较大差异。 本论文以认知理论、教学风格论、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为理论基础,运用教育统计学(x~2检验)方法,依据自编调查问卷,对昆明地区四所高级完全中学的146名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统计研究结果:高中物理教师的性别结构具有明显的男性化特点;高中生对男物理教师的接受和喜爱程度高于对女教师;学生对不同性别物理教师的期待没有明显的差异:遇到过女物理教师的同学对物理教师的性别期待表现出比较大的灵活性;高中生普遍认为不同性别物理教师在教学优势和教学风格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分析讨论了高中生对物理教师的接受和期待的可能影响因素、男女教师在教学优势和教学风格方面的差异及其可能原因和后果等。研究结果显示:广大物理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中学生性别角色观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了解一些性别特征可能对自身教学风格和教学优势的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根据自身特点向同性或异性同事学习,力所能及地做一些适当的自我改进或调整,尽可能地减小高中生对男女物理教师的某种心理“落差”,尽量不使高中生对物理教师的性别喜好和期待影响到自己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效果,使男女物理教师均能够对自己的教学产生可控性。 将高中生对物理教师性别差异的认知情况进行研究,一方面,对教师教学艺术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它有助于引导、鼓励教师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扬长避短,加快形成个性化教学的步伐;另一方面,丰富和充实了物理教学论的理论体系,弥补了物理教师教学个性、教学风格研究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