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基于盲肠结扎与穿孔(CLP)脓毒症小鼠模型,观察CLP小鼠在疾病的不同时期的组织形态学及血清蛋白质组学的变化,探讨脓毒症发展过程中血液及组织器官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IL-22/IL-22R1轴在脓毒症进程中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方法1.建立CLP脓毒症小鼠模型,记录该模型小鼠的生物学行为及生存状态,绘制小鼠的生存曲线;分别在脓毒症轻症(术后8h)、重症(术后32h)及康复期(术后72h)处死假手术组和CLP组小鼠各6只;通过H&E染色,观察不同时相点上两组小鼠的多个器官的组织形态学特征。2.基于CLP脓毒症小鼠在脓毒症发展中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的改变,通过Luminex技术、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IL-22/IL-22R1轴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在小鼠各器官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IL-22/IL-22R1轴在脓毒症进程中的可能作用,借以了解其在脓毒症进展过程中的免疫调节作用。3.采用iTRAQ技术分析CLP脓毒症小鼠和假手术组小鼠在不同时相点上的血清蛋白质组学变化,以验证血清中IL-22的表达情况,同时寻找到一组或多组可以用于监测疾病进展的蛋白质组。研究结果1.CLP脓毒症小鼠各器官组织在造模后8h即已出现明显的充血、细胞水肿、炎细胞浸润等形态学改变;在术后32h时,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损伤更为严重;但在术后72h时,多数器官的病变明显改善,仅胸腺和脾脏的组织学改变未见明显改善。2.在脓毒症发展的早期,小鼠各脏器中IL-22和IL-22R1的表达即明显上升,且其上升趋势可延续至术后32h,之后快速下降至接近于术前水平,而IL-22BP的表达升高相对于IL-22和IL-22R1较为滞后,主要在小鼠的恢复期内发挥其对IL-22/IL-22R1轴的拮抗作用。3.在脓毒症康复期内,胸腺及脾脏组织中IL-22 mRNA水平显著下降,提示即使在康复期内,小鼠的免疫功能仍然是受损的。4.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共发现258个差异蛋白;将这些差异蛋白进行GO分类富集和聚类分析,得到了两组较有意义的蛋白质组:一组在术后早期迅速上升,而后即开始下降;另一组在术后早期迅速上升,并持续上升至术后32h,而后开始下降。这两组蛋白在脓毒症进程中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特征性和潜在的应用价值。结论1.本研究发现,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各器官受损程度具有不一致性,即使在康复期内,胸腺和脾脏的组织结构仍然未能得到明显改善,这可能就是脓毒症后期出现的免疫抑制的组织学依据。2.IL-22/IL-22R1轴在各器官中的变化规律提示,IL-22/IL-22R1轴在脓毒症早期即参与了脓毒症演进过程,且其作用一致延续至小鼠度过生命危险期,而当小鼠度过了生命危险期,组织中升高的IL-22BP因与IL-22有更高的亲和力而抑制了 IL-22/IL-22R1轴的作用,在康复期内起到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3.脓毒症小鼠的胸腺及脾脏中IL-22 mRNA水平在术后72h明显下降,再次印证了其组织学改变,为脓毒症后期的免疫抑制提供了免疫学依据。4.在脓毒症进程中,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了两组较有特征的蛋白质组,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为脓毒症研究提供了 一个系统的组织病理学依据,也为确定IL-22在脓毒症进展中的病理生理学作用提供了 一个实验依据,同时为临床上的脓毒症治疗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可能性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