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家风”话题,在全社会引起高度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场合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良好的家风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道德教育因子,能够带给人们充沛的正能量。但是,当下社会仍然存在诚信缺失、善恶不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现象,污染人们心灵,耗损大众益智,必须及时清除而杜后患。初中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正本清源、培基固元的重要事业,能够在其三观形成的关键期,施之以良好的家风教育,对于摒绝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贴近初中学生生活现实,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的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重任。本文基于好家风融入课程资源的视阈,深掘良好家风的价值源泉,开发利用忠孝仁义、正直善良、勤劳节俭、自尊自信、以礼待人、诚实守信、奋斗奉献、热爱祖国等好家风课程资源,将其与《道德与法治》课有机糅合,通过有效的课堂教育,使好家风内嵌于学生的精神、现实世界,充分发挥二者共有的德育功能,从而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最大程度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对相关课程资源文献的研读分析,本文清理了好家风课程资源相关理论发展脉络,提出了好家风及好家风课程资源的基本概念,论证了《道德与法治》课中好家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价值与可操作性。精准地把握好家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是有效推进本课题研究的实证基石。为此,笔者选择了江苏省扬州市五所中学的教师和学生为调查样本,通过对调查统计数据的认真分析,梳理出教师在该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师专业素质养成、教师时间精力分配、初中生家风知晓度及学校、家庭、社会多方支持配合等维度,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研学《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基础上,提出该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多项原则与策略,冀以为优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矩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