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了WTO,成为第143个WTO成员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迅猛推进的时代,参与多边贸易体制是中国的现实选择。入世后,各项产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前所末有的风险和挑战,而农业受多种因素影响,面临的风险远远高于其它产业。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都表明:由于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不是在加入WTO后就能够在国际贸易体制中自动获得应得的利益,根据自身比较优势所确定的应对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发展中国家获取利益的多少。因而,在我国已经加入WTO以后,入世对策的研究尤其是农业对策的研究就成为目前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确保农村经济稳定,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产品商品率较高,而与发达国家农业比较,吉林农业在经济规模、劳动生产率、物质成本、科技水平、机械化程度、流通体系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因而,加入WTO后,吉林农业受到的冲击远远高于其他省份。面对发达国家现代化农业的竞争,吉林农业向何处去?这是吉林农业入世后必须通过对策研究给出明确答案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入世后吉林农业遇到的这一问题具有代表性,如果吉林农业通过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所采取的对策也就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正是本文写作的目的。 从整体来看,加入WTO给吉林农业带来了两方面影响。有利的方面是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加速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有利于促进我省农业领域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有利于推进我省农业科技进步,有利于改变我省农业的国际贸易环境。不利的方面是严重影响我省的粮食生产,并因而造成中部地区和产粮大县的农民收入大幅度下降。从各项产业部门受到的影响程度看,由于成本和价格的影响,玉米将受到巨大的冲击。玉米市场空间和玉米价格走势不容乐观;对大豆的影响也很大,相关的产业如食品加工、饲料业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水稻的比较优势明显,对小杂粮是正向影响,而畜牧业和园艺特产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产生上述不利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我省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业的科技含量低,农业产品生产成本和贸易成本高,劳动力资源浪费多,农产品质量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针对吉林农业入世后面对的问题及问题的成因,加入WTO后,吉林农业应该在农产品生产领域、经营体制、流通环节采取全面的应对措施,同时建立和完善符合WTO规则要求的农业保护体系。在生产领域,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和资源禀赋理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应对战略的首要选择,根据这一结论,我省就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适度压缩资源密集型农业,并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优质精准农业,并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建立合理高效的区域专业化分工体系。在农业经营体制方面,我省应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在产品流通环节,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市场信息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以解决目前流通效率低下、流通成本高昂的问题。在农业支持体系的建设上,可以充分利用“绿箱”政策,改变目前对农业的负保护状况,通过调整农产品价格补贴结构、提高补贴效率、变间接补贴为直接补贴等途径健全农产品价格支持体系:通过设立农业保险机构为农民提供最低收入保障。考虑到入世以后农民的就业问题,应实行积极的城市化战略。在各项产业的对策选择上,针对目前放弃玉米产业存在地区优势、玉米潜在的成本优势和国际贸易影响因素,说明了提高我省玉米国际竞争力,发展玉米产业的发展战略;根据目前我省畜牧业、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存在的比较优势,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精品畜牧业发展、加快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