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基地,棉花已成为新疆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除草剂的推广使用,不但能有效地清除棉田杂草、节省劳动成本,同时,也为棉花的增产、丰收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近年来,由于除草剂长期、单一使用,甚至非科学使用,导致除草剂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越来越严重,而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下降是棉花内部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外部表现。因此,除草剂对棉花影响作用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新陆早48为材料,研究了新疆棉田常用的5种土壤处理剂和5种茎叶处理剂施用后对棉花生理生化指标、农艺性状、产量及棉纤维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棉田科学用药和棉花高产、优质、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保障。 1.土壤处理除草剂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五种土壤处理除草剂使用后,对棉花出苗率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乙草胺对棉花出苗率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其正常使用剂量出苗率比对照低3.33%,最高浓度处理棉花出苗率比对照低20.56%。仲丁灵对棉花出苗率的抑制作用较其他药剂轻,其正常使用剂量出苗率比对照低2.22%。 氟乐灵、金都尔和乙草胺对棉花株高和主根长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药剂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土壤处理除草剂施用后,使棉花根粗度增加。其中,氟乐灵对增加棉花根粗度最为明显,尤其是其高浓度处理,在棉花花期比对照根粗增加0.373cm。金都尔对棉花根粗度增加影响最小,仲丁灵对棉花侧根生长抑制作用最小。 除草剂的施用使棉花开花和吐絮时间推迟,正常使用剂量下,金都尔和仲丁灵处理小区开花时间比对照推迟3d,仲丁灵使棉花吐絮时间比对照晚12d。金都尔9.6L/hm2浓度处理使棉花吐絮时间比对照晚16d。 2.土壤处理除草剂对棉花生理生化的影响 除草剂施用后,棉花三种保护酶(POD、SOD、CAT)活性变化定向表现出“上升-下降”的趋势,其中金都尔对棉花三种保护酶的胁迫影响作用最大。MDA含量在棉花二叶期积累量达到最大,花期恢复到低水平,其中乙草胺对MDA含量影响作用较其他两种除草剂明显。在棉花六叶期Pro含量积累量达到最大,花期恢复到低水平,其中以氟乐灵对棉花的胁迫时间为最长。棉花叶绿素含量在子叶期达最大后逐渐下降,二叶期又呈上升趋势,但叶绿素含量均小于对照。 3.茎叶处理除草剂对棉花生理生化的影响 茎叶处理除草剂中,百草枯对棉花SOD和CAT活性的影响作用最为明显,2,4-D次之,草甘膦较不明显。2,4-D丁酯和百草枯处理,棉叶组织CAT和SOD活性随着施药后时间的延长呈递减趋势。草甘膦对棉叶MDA、Pro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作用小于2,4-D丁酯和百草枯。2,4-D丁酯对棉花MDA和Pro含量影响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在药后15d积累量达到最大,百草枯处理,在药后1d,Pro和叶绿素积累量达到最大,后逐渐下降。 4.除草剂对棉花产量构成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施用土壤处理除草剂后,使棉花单株籽棉产量、衣分、单铃重和单株铃数呈下降的趋势。其中,氟乐灵和金都尔处理的棉花单株籽棉产量减少最多。在氟乐灵处理中,棉花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伸长率和断裂比强度均低于对照。 除草剂胁迫使棉花产量下降,棉花单株籽棉产量、衣分、单铃重和单株铃数均低于对照,其中百草枯、2,4-D丁酯和猪秧净(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对棉花胁迫作用最强,使棉花产量减少最多。茎叶处理除草剂的施用使棉纤维断裂比强度下降。百草枯、2,4-D丁酯、2甲4氯和猪秧净各浓度处理使棉花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和马克隆值都呈下降趋势,而伸长率较对照有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