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和垂体内γ-干扰素表达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brow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丘脑一垂体-性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 Axial,HPG轴)是机体重要的神经内分泌调控轴。研究证明,HPG轴中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间存在复杂的网络关系;雌激素的分泌和合成通过HPG轴的调控而调节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发挥,并影响HPG轴中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的合成与分泌。为了探讨雌激素对HPG轴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通过建立去卵巢大鼠(OVX)模型,采用超敏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了去卵巢及补充外源性17-β雌二醇不同时程大鼠下丘脑与垂体内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免疫阳性物质表达的变化及特点。获得以下主要结果: 1.雌性大鼠下丘脑和垂体中IFN-γ的表达。IFN-γ免疫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大鼠下丘脑视前大细胞核、下丘脑室周核、下丘脑腹内侧核、下丘脑背内侧核、室旁核、视上核、弓状核、乳头体内侧核、乳头体外侧核、交叉上核等核团中,其间散布有一些阳性胶质细胞。IFN-γ阳性细胞弥散分布于整个垂体前叶,胞膜、胞质着色,胞核不着色;垂体中间部可见阳性滤泡细胞,胞膜深染,细胞形态均匀呈圆形,排列紧密;神经垂体中IFN-γ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主要有纤维型和膨体型两种形式。 2.大鼠去卵巢及补充外源性17-β雌二醇后下丘脑中IFN-γ,表达的变化。去卵巢后第2周,下丘脑各核团IFN-γ表达显著降低(P<0.05),弓状核IFN-γ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第4周,视前大细胞核、视上核、室旁核、下丘脑背内侧核、弓状核、乳头体外侧核IFN-γ,表达继续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核团保持第2周水平;第6周,视前大细胞核、交叉上核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核团差异极显著(P<0.01);第8周,视上核、下丘脑腹内侧核IFN-γ表达有所回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交叉上核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核团维持第6周水平。去卵巢大鼠在给予雌激素治疗后第2周,下丘脑各核团IFN-γ表达相比同时程OVX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视上核、室旁核、下丘脑室周核、下丘脑背内侧核、下丘脑腹内侧核、弓状核显著增强(P<0.05);第4周,视前大细胞核、视上核、下丘脑室周核、弓状核IFN-y表达继续增强,与同时程手术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核团差异显著(P<0.05);第6周,除乳头体内侧核与同时程手术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核团差异极显著(P<0.01);第8周,视前大细胞核、视上核、室旁核、乳头体外侧核IFN-γ表达有所减少,与同时程手术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核团维持第6周水平。 3.大鼠去卵巢及补充外源性17.β雌二醇后垂体中IFN-7表达的变化。去卵巢后第2周,垂体IFN-γ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第4、6周,IFN-γ,表达继续减少,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第8周,IFN-γ表达有所回升,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雌激素治疗第2周,垂体IFN-γ表达较同时程手术组显著增强(P<0.05.);第4、6周,IFN-γ表达继续增强,回升至对照组水平;第8周,IFN-γ表达有所减少,与同时程手术组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IFN-γ,在大鼠下丘脑和垂体内有着广泛的分布,体内雌激素的缺失可使下丘脑和垂体内IFN-y表达明显降低,补充外源性雌激素可以缓解或抑制这一变化,表明雌激素对IFN-γ在下丘脑和垂体的稳定合成和分泌有重要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产甲烷古菌属于古菌域的广古菌门,为严格的厌氧微生物.产甲烷古菌能够利用简单基质产甲烷.它们处于厌氧发酵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在自然界碳素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产甲烷
我国可溶性钾矿资源极为缺乏,因此有效利用低品位含钾矿物并提高其转化率则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研究了兼性嗜热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TH003对低品位含钾矿物的生物转化作用
在云南腾冲县和玉龙县、四川宝兴县,通过野外居群取样,结合模式标本检查及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卷叶小檗(Berberis replicata)、血红小檗(B.sanguinea)和丽江小檗(B.lijiangensi
随着城市夜间生活的日益丰富,园林夜环境空间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关工程实践数量急剧上升。但是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园林夜环境设计缺乏有力的理论指导,因
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因偶发原因(事故/违规排放)在短时间内,以较高浓度排放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EEDs)到自然水体,可导致水体中水生动物(包括鱼类)在短期内出现严重的病理学反应,甚至死亡。乙炔基雌二醇(17α-ethynylestradiol,EE2),一种具有强烈雌激素效应的化合物,是自然水体中常见的环境雌激素。我们的前期研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