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信”的概念隐喻——以《四书》中的“信”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ner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作为“五常”(仁、义、礼、智、信)与“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一,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理念,更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它既强调言行一致又要求言思相符,被视为“为人之道”、“进德修业之本”、“立政之本”和“立国之本”。尽管其涵义略显晦涩和抽象,但我们必须承认它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迄今为止学者们已从多角度对“信”进行了研究,包括翻译,定义,内涵,影响,修辞,以及与西方相应概念的对比等方面。这些研究都是本文的重要基础和参考,但这些研究大多数集中在“信”这个孤立概念本身,难以对其作出更加深入探讨。所以本文以古典经典文献《四书》为语料来源,在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于《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所提出的认知隐喻理论的基础上对“信”进行研究。鉴于此,本文将通过分析和探究有关“信”的认知隐喻,详尽阐述其源领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来探讨以下问题:有关“信”的概念隐喻背后的认知机制和隐喻系统;对“信”的概念隐喻的文化解读;“信”观念的传统内涵和现实意义以及其局限性和可取之处。  本文研究结果基本如下:(1)在结构隐喻中,《四书》中的“信”被隐喻为音乐,颜色,和劳动。(2)在以“上”/“下”为主的方位隐喻中,“信”这样的美德被认为是“上”,而卑劣的品行则被认为是“下”。(3)本体隐喻又一方面将“信”投射到具体的实物上,如工具,武器,另一方面又将投射到人。(4)无论是隐喻和文化之间还是有关“信”隐喻之间都存在着连贯性,它体现了隐喻背后的系统。(5)“信”对儒家思想,哲学和传统文化都有深刻的影响。(6)“信”既有其独特的现实意义又有其局限性,我们要把它成功运用到当下社会,就要辩证的去看待它。  本文选取《四书》为语料来源,是因为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能够充分体现儒家“信”的概念。而它的英译本则选取了对《四书》在内的儒家经典著作有着系统且连贯翻译的英国著名汉学家理雅各的版本。尽管本文未能详尽阐释《四书》中有关“信”的所有隐喻,但在对儒家的思想以及传统文化的隐喻认知模式和隐喻运作机制方面进行了拓展性研究,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跨语言阐释以及用概念隐喻理论来分析其它中国传统或哲学符号有一定启示和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境理论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Halliday语域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可以使更好地理解语境特征如何在语言交际中影响和制约语言使用。然而,从社会文化角度对语
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公开一件由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申请的发明专利:一种鉴定烟草PVY抗性的分子标记。该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是一种鉴定烟草PVY抗性的分子标记。该发
几个世纪以来,美国黑人妇女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奴隶制度使她们身心饱受摧残。黑人女性主义被提出并被美国黑人女作家广泛运用,来反映美国社会中黑人女性的境遇奋斗历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虚拟仪器,就是在通用计算机平台上,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定义和设计仪器的测试功能,其实质是将传统仪器硬件和最新计算机软件技术充分结合起来,以实现并扩展传统仪器的功能.虚
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是日常交际中的普遍现象,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常常起到引导和制约的作用。过去30年见证了话语标记语研究的丰硕成果,很多国内外知名学者对话语标记语的使用进行了
美国当代女作家格罗丽亚·内勒是除了托妮·莫里森和艾丽丝·沃克外,又一享誉文坛的非裔女作家。她的作品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评论家的关注。众评论家们应用各种批评理论,剖析
建立数字化医疗联盟,召开全国医疗行业代理商大会rn2007年1月5日至6日,摩托罗拉企业移动业务(前美国讯宝科技公司)全国医疗行业代理商大会在杭州隆重召开.rn
1948年5月,毛岸英与刘思齐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确立了恋爱关系。干兄妹相称其实,他俩从小就以干兄妹相称。刘思齐的父亲刘谦初,早年便是毛泽东志同道合的战友。1931年,刘
汉语学界对“家”字的研究由来已久,主要集中在“家”字的起源、“家”字的字形结构、意义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在千千万万的汉字中,一个“家”字如此备受关注,可见这个字在中国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