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游”——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bula_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在古典美学领域,以“游”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数量可观的范畴群,其强大的理论活力表现在审美活动与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这些以“游”为核心的范畴虽然形态各异,层次多样,但却都带有“游”的原始胎记。因此,对“游”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审美活动的普遍规律和加深对于中国文化独特性的认识。前人已经充分认识到“游”的丰富内涵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大部分研究没能从传统文化哲学的整体出发,存在着把“游”局限于某一领域、某一具体范畴的弊端,“游”的来源、内涵、演变等远没有被挖掘清楚。本文把“游”放到传统文化哲学的大背景下来加以考察,视美学与哲学、艺术、宗教、伦理、政治、学术为一个整体,综合利用人类学、心理学、宗教学等成果,运用文献考证、文化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首先,对“游”进行历史还原,在旗帜飘带本义的基础上,进而指出旗帜及其飘带的神性因素与原始人对生活现实的体认是“游”复杂性的原始源泉和产生巨大影响的原因。其次,在前人关于儒、释、道三家的“游”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游”从哲学到美学的生成过程及“游”在三家区别和联系。再次,通过对“行游”、“游观”、“神游”三个层次的分析,揭示“游”的审美内涵,说明“游”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并描述其发展演变的轨迹。最后,在新形势下对其理论内涵进行适度阐释并挖掘可能蕴含的理论价值,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当下的艺术与人生。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继承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途径的基础上,突破和否定过时的教条,切实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现代化建设的保障作用。在今天,我们面临的形势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高校必须不断
受年轻用户青睐的拍照手机品牌OPPO于6月9日在深圳举行新品见面会,“前后2000万,拍照更清晰”的R11正式亮相。在保持轻薄时尚外观的基础上,OPPO R11在拍照方面实现了全新的突破和升级,并针对用户常用的人像拍摄提供了专业的解决方案。整体性能上,OPPO R11配备了性能更强、功耗更低的高通骁龙660移动平台,搭载全新的ColorOS 3.1系统,拥有更快更安全的使用体验。同时O P P O
受金融风暴、经济危机的影响,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2008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有600万,今年又有611万大学生毕业。如何安置这样庞大的待业队伍,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因此,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找到发挥所长的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的良好环境,有效解决就业问题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一、
哈罗德·阿克顿是二十世纪初活跃在中英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中国生活了八年,此间结交了大量中国文化人士,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与深刻的造诣。关于他的回忆录
学位
《喧哗与骚动》(1929)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福克纳心血花得最多、自己最喜爱的一部作品。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福克纳对生活与历史具有高度的认识、概括能力。尽管《喧哗与骚动》的叙事显得扑朔迷离,有的部分的确如痴人说梦,但实际上它通过一个南方庄园主家庭的分崩离析和趋于死亡,真实地呈现了美国南方历史变化的一个侧面。南方原有的社会体制正如康普生家族一样分崩离析,走向死亡。福克纳以此为他心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