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以来,由中远海运和招商局港口引领的许多中国企业纷纷竞相规划,建设投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项目。中国企业对海外港口的投资项目日益增多,这些项目的达成不仅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企业港口码头运营能力的认可,同时也给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正向作用。港口是规模经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资本建设基础设施,港口投资较其他行业回收期长、投资成本不可逆、风险大、影响因素多。港口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在于港口运营效率,评价港口运营效率,把握其运行情况,能提高资本投资效率。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依托国家高层设计的战略思想,重点关注港口这一重要节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中资参建港口的运行效率,为海上丝绸之路方向研究拓展了新的研究角度,即为相关投资企业从理论和指标数据层面了解海外参建港口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中资参建的9个已正式稳定运营港口(其中5个控股港口,4个参股港口)为研究样本,样本选取原则为:在2014-2018年评价期间内已正式稳定运营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中资参建海外港口。首先,对港口运营情况进行定性分析,说明港口运营状况,同时浅析了参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项目的风险。其次,通过构建港口运营效率评价模型即DEA-MI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对研究样本港口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这些港口综合技术效率均值较低,规模效率均值均呈现较高状态;2)控股港口中比雷埃夫斯港、中远-新港码头、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综合技术效率逐年改善;但是规模收益出现连续五年下降。昆波特码头和洛美集装箱码头均没有实现运营效率有效状态,主要原因在于纯技术效率值偏低。参股港口在评价期内几乎均没有达到运营效率有效状态;3)这些港口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是上升的。沿线港口综合技术效率上升是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但是规模效率偏低制约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4)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总体的规模效率呈下降状态。这说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中资参建港口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要素的投入,来提高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其中以昆波特码头、洛美集装箱码头、安特卫普码头和苏伊士运河码头尤为突出。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三方面合理化改进建议:1)适当扩大昆波特码头及洛美集装箱码头港口规模;2)控制比雷埃夫斯港、中远-新港码头、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港口规模;3)尽可能提高各港口的纯技术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