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99mTc-3PRGD2SPECT/CT功能显像技术,比较头颈部、胸部、腹盆部肿瘤放疗前、中、后放射性核素摄取T/N值的变化和肿瘤体积的变化,探讨99mTc-3PRGD2SPECT/CT功能显像技术在头颈部、胸部、腹盆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此研究入组患者为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与我科行放射治疗的50名带瘤患者,所有患者都经过组织病理学或脱落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肿瘤,头颈部20例(鼻咽癌6例、口咽癌3例、下咽癌4例、喉癌5例、颈部不明原因转移癌2例)、胸部13例(食管癌7例、肺癌6例),腹盆部17例(直肠癌10例、宫颈癌7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3岁。所有患者在放疗前,放疗10次、20次、和放疗结束后即在不同的放射剂量点(0Gy、20Gy、40Gy、≥60Gy)进行99mTc-3PRGD2SPECT/CT显像,采用视觉分析法和半定量法测量放射性核素摄取T/N值的变化和肿瘤体积的变化,比较99mTc-3PRGD2SPECT/CT功能显像技术在头颈部、胸部、腹盆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数据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Student’s t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例已确诊的头颈部肿瘤患者中16例肿瘤区可见99mTc-3PRGD2异常浓聚,阳性率为80%;13例胸部肿瘤患者中12例肿瘤区可见99mTc-3PRGD2异常浓聚,阳性率92.3%;17例腹盆部肿瘤患者中10例肿瘤区可见99mTc-3PRGD2异常浓聚,阳性率58.8%。2、根据随访结果,将显像结果阳性的患者分为3组,CR组、PR组、SD/PD组。(1)CR组:放射剂量20Gy与0Gy比较,头颈部、胸部、腹盆部肿瘤显像体积变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T/N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Gy与0Gy比较,头颈部、胸部、腹盆部肿瘤显像体积变化值及T/N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Gy与0Gy比较,头颈部、胸部、腹盆部肿瘤显像体积变化值及T/N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PR组:放射剂量20Gy与0Gy比较,头颈部、胸部、腹盆部肿瘤显像体积变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T/N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Gy与0Gy比较,头颈部、胸部、腹盆部肿瘤显像体积变化值及T/N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Gy与0Gy比较,头颈部、胸部、腹盆部肿瘤显像体积变化值及T/N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SD/PD组:不同组与0Gy组比较,头颈部、胸部、腹盆部肿瘤的体积变化值及T/N值差异均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99mTc-3PRGD2SPECT/CT显像技术在不同部位的肿瘤阳性率不同,其中胸部肿瘤最高,头颈部次之,而在腹盆部最低;2、99mTc-3PRGD2SPECT/CT显像技术相对于CT影像学检查,能更早评价肿瘤放疗的疗效,有利于后续方案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