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包封金属结构的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芳香烷烃性能的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_Ch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纳米管(CNTs)具有高比表面积、耐酸碱、化学性质稳定、易于改性和表面功能化等优点,是一种优异的催化新材料,不仅在光电催化、能源储存等领域大放异彩日益受到重视,也被广泛用作催化剂载体和非金属催化剂应用于多相催化氧化反应中。目前文献中报道的关于各式各样的碳纳米管催化剂,其主要依托于选择不同合成策略以及依赖不同前驱体的更换。因此,选择适宜的前驱体、开发一种高效简易的制备策略对合成具有独特结构和高催化性能的碳纳米管催化剂尤为重要。
  三聚氰胺是化工行业中一种常见的廉价原料,作为一种富氮(N含量66.7%)的有机化合物,在含氮碳材料的合成中作为氮前驱体被广泛使用,因此利用高温热解三聚氰胺前驱体成为了制备杂原子氮掺杂碳纳米管的常用选择。此外,采用过渡金属盐作为金属来源和柠檬酸为金属络合剂及额外碳源,能够辅助协调金属包封结构的构筑和形成。一般来说,掺杂的杂原子N与过渡金属原子形成的配位结构能够提供大量的M-N活性中心,同时这种高效特殊的活性物种能够被包封在具有独特竹节状结构的碳纳米管中,有效提升了活性中心的稳定性。然而,由于包封结构不完整和缺乏有效的调节包封金属及氮含量的措施,导致包封金属含量以及氮含量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为此,开发一种具有较好包封结构的催化剂以及确定包封金属含量及氮含量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基于上述讨论,全面系统的探究了以三聚氰胺、柠檬酸和过渡金属盐为前驱体,通过一锅法制备出具有高催化性能的碳纳米管催化剂并通过各种表征对其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为:
  1)三聚氰胺作为主要氮源和碳源在热水中易溶解,且能与柠檬酸发生官能团自组装。以去离子水为溶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解三聚氰胺,再利用柠檬酸的络合作用将不同含量的金属离子和自组装后质子化的三聚氰胺同时络合形成均相络合沉淀,然后程序升温至900℃焙烧,形成具有包封结构和高比表面积的不同金属含量N掺杂竹节状结构碳纳米管复合催化剂(Co@CNTs-X)。经过对金属含量的探究,并通过TEM分析结果表明,金属含量的提升有助于促进碳纳米管的生长。和其他不同金属含量的碳纳米管相比,在金属含量为0.8g时,形成了大量稳定高效的N掺杂的具有竹节状金属包封结构的碳纳米管。此外,实验结果表明,在分子氧和无溶剂条件对乙苯进行选择性氧化反应中,所得到的Co@CNTs-0.8催化剂展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乙苯转化率为63.7%,苯乙酮的选择性为91.5%。通过对催化剂的进一步表征分析和不同实验表明,这种特殊的竹节状和金属包封结构不仅可有效利用碳纳米管的结构优势,同时也充分提高了包封在其中金属的活性及稳定性,促使了金属和N之间配位形成更多Co-N活性位点,XPS结果和对比试验数据表明,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对催化性能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在不同三聚氰胺含量的条件下经一锅法高温热解三聚氰胺、柠檬酸、六水合氯化钴的络合物制备出相应的系列竹节状结构碳纳米管NCNTs-X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和三聚氰胺的含量,即N的含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其中NCNTs-1.6催化剂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性能,其氧化乙苯的转化率达到65.9%,苯乙酮的选择性为92.2%。此外,TEM和HRTEM分析结果证实,氮含量的提升能有助于明显的竹节状结构形成,从而影响金属纳米粒子在碳纳米管中的包封。进一步的XPS分析表明,当三聚氰胺含量为1.6g时,掺杂的氮能与包封的金属配位形成更多的活性位点,且此时催化剂表面Co-N物种含量最高,结合乙苯和芳香烷烃氧化试验数据,此时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进一步证明催化剂活性中心为Co-N物种且其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升。
  3)在900℃条件下热解三聚氰胺、柠檬酸、六水合氯化钴的络合物,将得到的黑色粉末均在80℃,2mol/L盐酸中刻蚀不同时间后,制备出一系列AT-Co@CNTs-X催化剂。结果表明,刻蚀时间为6小时,所制备的AT-Co@CNTs-6催化剂对乙苯催化氧化成苯乙酮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以TBHP为氧化剂的条件下其转化率达到98.1%,选择性为99.8%。此外,对催化剂进行TEM和BET表征表明,酸蚀有助于碳纳米管的结构优化,与Co@CNTs催化剂相比,AT-Co@CNTs-X催化剂具更完整的包封结构和更高的比表面积。不仅说明了刻蚀有利于提升比表面积,也表明刻蚀有助于去除不稳定的金属粒子,从而得到稳定的具有竹节状和金属包封结构的碳纳米管。进一步的XPS表征分析和氧化性能及循环稳定性能考察证实了适宜时间的酸蚀有利于形成稳定的Co-N活性物种,且Co-N物种与酸处理的氮掺杂竹节状结构碳纳米管之间的协同作用是AT-Co@CNTs-X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效率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江宁生于1956年。1979年,23岁的她嫁到白水港村,“那时候,渔民可吃香喽,比起我们村农民,他们打鱼工分折算的钱比我们多哦。”她那时只知道嫁给渔民的好处,却未曾预料往后的艰辛。  寒冬腊月里,她跟随着丈夫和公婆出船。“那天气冷得手都不敢拿出来”,她学着公婆使用那些繁杂的工具,钩滚、流钩、卡子、搬针,这统统是她说着都拗口的名字。一旦出船,什么都是不确定的,尤其是安全。他们一直沿着长江北上,一些河
期刊
“你一个人在外地也赚不了多少钱,我们辛苦一点,把你的那份赚回来,你就回来照顾弟弟吧。”听着电话那头父母的声音,刘帆打消了自己想要留在这里的念头。归乡  1998年,刘帆中专毕业后到广州某电子加工厂工作,从闭塞的小镇来到了“外面的世界”,但满怀期待的她却发现一切并没有那么美好。“工资每月两三百,加班费每小时一块五,感觉那个时候每天除了上班就是上班。”枯燥、疲倦,很快,她的命运将会通向流水线上的麻木机
期刊
基于全球日益变暖及其引起的极端气候多频率发生的大背景下,开发成本低廉,技术先进的CO2的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工业需求。目前,有机胺法捕集二氧化碳技术是技术最为成熟,工艺最为先进,应用范围最广的碳捕集技术之一,但因其再生能耗大成为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技术瓶颈。传统胺溶液再生过程的解吸温度大于373.15K,大部分能量用于溶剂的气化,导致较低的能源效率,且再生过程运行能耗约占脱碳系统总能耗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开发节能、高效的富胺再生技术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以传统的
近些年,氟化物发光材料具有低耗能、长荧光寿命、高能量传递效率、低生物毒性、高光穿透性以及低的声子能等优势。使得其在照明,电致发光设备,生物分析传感器,生物成像和太阳能电池等方面的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是仍有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需要我们对Ln3+离子在氟化物基质中的能量传递和发光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文采取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稀土离子掺杂的SrF2荧光材料,并对其结构性能及荧光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通过水热法合成Er3+离子掺杂SrF2以及Yb3+离子共掺杂
COP15大会在昆明召开之际,  “春城之约·身边的生物多样性”云南省大学生生态文明科普摄影大赛落幕。  大学生们用镜头记录身边的一草一木,聚焦身边的生物多样性。  2021年1月启动以来,大赛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省61所高校的8786个作品,  经过初赛、网评和终审,348件作品脱颖而出,  其中,一等奖6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30名,优秀奖300名。《橋》景观手机组 一等奖高皓然(云南农业大学
期刊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加剧与能源危机逐渐突显,以及CO2捕获技术与可燃冰开采技术的日益成熟,因此,运用光催化手段,将CO2和CH4转化成高位能物质,具有十分重大的环保意义和能源意义。
  本文中,通过向g-C3N4中引入金属氧化物,制备了非贵金属TNPs/g-C3N4与它的优化体系TiO2/TiC-g-C3N4复合改性光催化剂。通过各种表征手段,分析催化剂的表面形貌与物化性能,发现g-C3N4经过煅烧,其层状结构会发生剥落分解而形成纳米薄片结构,从而获得更大的比表面积与CO2的吸附能力。此外光学性能表征证
气体分离过程普遍存在于化工行业中,广泛用于解决温室效应的CO2捕获技术就涉及气体分离过程。这一过程的绝大多是气液反应过程,其中动力学的研究对于气液反应过程至关重要。为了能够理解和弥补研究中通常出现的对气液反应过程产生影响的因素,本文以CO2捕获为实验出发点,研究了扩散和气相阻力对动力学测量的影响。
  从反应速率快慢的角度,本文以乙醇胺(MEA)和N-甲基二乙醇胺(MDEA)吸收二氧化碳(CO2)为例,在搅拌单元反应器中进行气液反应动力学测量实验。首先,在不同初始CO2分压下,对MEA和MDEA体系
氢能因热值高,无污染被称为21世纪最具前景的绿色能源,是替代化石能源,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氢能的高效储存和安全运输限制了氢能技术的发展。常温常压呈液态,具有4.4wt.%质量含氢量的甲酸,作为储氢材料可实现氢能的安全储存和稳定运输。但常温下,甲酸需在催化剂作用下才可释放氢气。本论文调研了近十几年来甲酸脱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针对催化剂载体及载体改性方面对负载型Pd基催化剂进行了优化改进,深入研究了催化剂的构效关系。
  论文以天然粘土矿海泡石为新型载体,利用硅烷偶联剂与无机材料间的偶联反应,采
硕士毕业后,我留在了北大工作,在业余时间用镜头记录燕园的风物成了我的爱好。这些风物从上学开始不知看了多少遍,但每次拍都觉得又有新的魅力。松鼠不怕人未名湖中“翻尾石鱼”上的鸳鸯。“翻尾石鱼”是圆明园属园长春园中西洋楼的石刻构件。今存北京大学未名湖西侧近岸水中。博雅塔夜景4.埃德加·斯諾5.雪中的塞万提斯像6.画中的博雅塔7.西南联大纪念碑8.未名湖冰雪世界  责任编辑:周莹莹
期刊
环己烷氧化是工业上十分重要的化学反应,广泛用于制备环己酮、环己醇、己二酸等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该过程同时产生副产物戊二酸、丁二酸、己内酯、水等。环己烷氧化反应体系组分复杂,为合理高效回收溶剂及设计产物分离提纯的工艺条件,该复杂组分体系的固液相平衡基础数据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测定并完善环己烷氧化体系的相关固液相平衡数据,并采用热力学模型进行关联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采用动态激光法,在283.95K-340.45K温度条件下测定己二酸、戊二酸和丁二酸在不同配比的丙酸+己内酯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