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哈萨克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白介素细胞-6基因-174G/C及-572C/G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哈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4例中,101例伴心房颤动为高血压心房颤动组(病例组),其中哈萨克族45例,汉族56例。123例窦性心律患者为高血压无房颤组(对照组),其中哈萨克族54例,汉族69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IL-6基因-174G/C及-572C/G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 新疆地区哈族、汉族高血压心房颤动患者IL-6基因-572C/G多态性GG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3.280,95%CI=1.566~6.868,P=0.002);同时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IL-6基因-572C/G多态性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OR=3.132,95%CI=1.677~5.846,P=0.002)。哈萨克族、汉族在病例组、对照组中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IL-6基因-174G/C多态性在高血压伴心房颤动组及高血压无心房颤动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在哈萨克族、汉族的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分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新疆地区哈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IL-6基因-572C/G位点GG基因型频率及G等位基因频率携带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性显著增加,IL-6基因-174G/C位点与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危险性无关(P>0.05)。IL-6基因-572C/G位点及-174G/C位点均无民族差异性(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