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根肿病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及其药物防治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oliangto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菜根肿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土传病害,每年给油菜造成的损失在15%以上,目前国内外都在对其展开深入研究。本课题是“国家农业现代化四川创新团队-油菜病虫防治研究”项目的资助下,以室内实验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测定健康油菜和不同发病等级油菜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相关酶活性,探究油菜根肿病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大田小区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治根肿病高效低毒的药剂。研究结果表明:  (1)油菜发病较轻(1级)时,其净光合作用速率(Pn)、最大光化学强度(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此时油菜没有受到根肿病胁迫;但当油菜发病等级为5级和7级时,Pn、Fv/Fm、Fv/Fo都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分别达31.8%~75.5%、0.8%~2.8%和2.9%~12.6%,说明此时油菜受到根肿病胁迫,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受到抑制,光合效率降低。  (2)苗期油菜发病初期,油菜对根肿病非常敏感,导致根和叶中的SOD、POD活性显著降低;但随着发病等级的升高,激活了油菜体内的防御酶系统,使SOD、POD和CAT活性显著升高,通过协同作用清除细胞内多余的氧自由基,防止细胞的氧化损伤。蕾苔期发病油菜根部的SOD活性显著降低,说明根肿病导致油菜根部SOD酶系统受到抑制;但POD和CAT活性整体呈上升的趋势,说明根肿病没有导致油菜根部的POD和CAT酶系统破坏。花后31天和38天,发病油菜籽粒中的G6PDH和PPase活性与健康油菜相比都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为分别为6.1%~54.5%和14.7%~56.6%。发病油菜的单株产量都要显著低于健康油菜,降低幅度为16.7%~58.7%。  (3)药剂处理对油菜各时期株高具有正效应,效应大小顺序为:穗花杉双黄酮>博落回>氰霜唑>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防治效果大小顺序为:氰霜唑>穗花杉双黄酮>哈茨木霉菌>博落回>枯草芽孢杆菌,其中氰霜唑2种浓度下的防效分别达到78.8%和87.2%,穗花杉双黄酮3种浓度下的防效分别达到57.4%、65.8%和78.8%。增产效果大小顺序为:穗花杉双黄酮>氰霜唑>博落回>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其中穗花杉双黄酮3种浓度下的增产率分别为16.1%、23.0%和28.5%。综上所述,植物提取药穗花杉双黄酮的效果和微生物药哈茨木霉菌的防治效果都接近阳性对照氰霜唑,而这两种药又是低毒且环境友好型的,可以作为未来防治油菜根肿病的良好药剂。
其他文献
  航船噪声是海洋中的主要低频噪声源。近几十年来,海上航运量随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增长,导致低频海 洋环境噪声级的平均值大幅升高。本文在抛物方程声传播模型的基础上,采
多数研究表明雌激素在鱼类性别决定、卵巢分化与维持的过程中均起到决定性作用。芳香化酶是雌激素合成的限速酶,硬骨鱼类有两种芳香化酶,即卵巢芳香化酶(cyp19a1a)和脑芳香化
  本文基于射线声学推导了掩埋情况下目标声散射计算的格林函数近似式,给出了相应的远场积分公式。利用 有限元方法构建了水下掩埋目标的声散射计算模型,计算了掩埋弹性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