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质体(Liposome),是天然的或人工制备的自组装体,是由脂质双分子层(Lipid Bilayer)构成的一种单室或多室囊泡结构。脂质体在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医学领域中已经成为非常有用的模型、试剂和工具。在脂质体的研究和应用中,实现对药物的高包封率是难点之一。本论文提出新方法:即先制备两亲性的磷脂前体药物,利用两亲性磷脂自身的聚集性质,将其制备成为脂质体。在脂质体形成过程中,含药物的疏水链被包封在脂质体的疏水层中,从而将药物几乎全部包封在脂质体的内部,包封率接近100%,药脂比为2(通常情况下亲水性药物如异烟肼脂质体的药脂比不超过0.35)。本文以异烟肼(INH)为药物模型讨论这种前体药物脂质体的制备及药物控释能力。首先合成了异烟肼前体药物4-(4-甲酰肼吡啶)-4-丁酮酸(PINH),PINH与氯化亚砜反应,得到活性较高的酯化剂4-(4-甲酰肼吡啶)-4-丁酮酰氯(PINHCl)。在4-二甲氨基吡啶(DMAP)催化下,用PINHCl使甘油磷脂酰胆碱(GPC)酯化得到异烟肼磷脂前体药物(INHPC)。以异烟肼磷脂前体药物为原料,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异烟肼磷脂前体药物脂质体。透射电镜(TEM)观察表明,成功制备了椭球形脂质体。动态光散射(DLS)测定发现,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脂质体的粒径逐渐减小,超声2h后粒径从1553±118.1nm逐渐减小到450±113.6 nm。当高浓度脂质体成倍稀释时,粒径先迅速减小,然后基本保持在594±77.2 nm。脂质体浓度变为原来的千分之一时,仍能观测到脂质体较强的散射信号,因此,选择合适的超声时间和磷脂浓度可制得粒径大小在一定范围可控的脂质体。用透析法研究了异烟肼磷脂前体药物脂质体的体外释药性能。以紫外法(UV)和循环伏安法(CV)检测了脂质体的释药过程。研究表明,在透析实验中,脂质体释放出的是异烟肼的前体药物PINH而不是异烟肼,这是因为酯键比酰胺键容易发生水解;从释放曲线中可以看出,脂质体对PINH有控制释放的能力。将前体药物与脂质体结合的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脂质体的包封率和药脂比,还能避免前体药物在体内的不稳定性、较容易实现前体药物的靶向给药。这种将药物分子与形成脂质体分子合二为一的新型载药方法,为难包封于脂质体的药物如亲水性药物实现高包封率提供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