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现金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其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现金至上”的信条备受企业界推崇。然而对于我国大部分企业来说,存在着公司内部治理不够完善、外部投资者保护不够健全等诸多问题,产生了如过度投资、大股东占用资金、经理在职消费严重等低效的资金配置问题,造成了极大的负面效应。因而,深入研究企业现金持有的代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对于现金持有理论研究以及企业治理实践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以现金持有价值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研究了代理成本对企业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的治理效应。具体来说,研究思路如下:首先,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代理成本、融资约束与现金持有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相关文献和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状况,提出研究假设;其次,搜集2008-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所提出的假设;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为提高我国企业治理水平提供若干建议。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利用代理理论、自由现金流理论分析了企业现金持有低效率的内在原因。企业持有现金主要有四个动机: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投机性动机以及代理性动机,其中代理性动机指企业大股东、经理人往往出于个人利益而持有大量现金,此时大量自由现金流会带来经济租金和准经济租金问题。因而得出代理问题越严重,现金价值减损越厉害。第二、论述了我国上市企业的特殊背景,国有、民营企业在背景、人才选拔、控股形式上等存在诸多差异,从而认为两类代理成本对国有、民营企业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研究发现经理代理成本对国有企业现金持有价值具有更强的负向影响,而民营企业受到股东代理成本影响更多。第三、结合自由现金流理论提出融资约束可以对代理成本对现金持有价值的负向影响有治理作用。融资约束企业缺乏自由现金流,使得代理成本的实现缺少必要条件,同时融资约束提高了公司投资选择权的价值,公司为了实现该价值,大股东和经理会保留足够的流动性资产,不会随意“掏空”。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对代理成本具有治理作用,从而有利于企业现金持有价值的提升。总之,本文将代理成本与融资约束两个因素相结合研究了企业现金持有价值的问题,并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背景,研究了两类代理成本对我国企业现金持有价值影响的差异。一方面,细化了以前关于代理成本对现金持有价值影响方面的研究,揭示了融资约束提升现金持有价值的途径与渠道(即抑制代理成本),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另一方面,提出了有关企业现金持有方面的治理建议,从而有利于解决企业现金持有低效的问题从而实现现金持有价值,具有一定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