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美德化育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xm1028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美德是大学生安身立命之基。面对纷繁复杂的多变社会,理应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大学生却受到社会道德状况的左右,大学道德教育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在利益主体多元化、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中,加之西方多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思潮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由于社会经验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部分大学生未能充分认识到美德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因此,加强大学生美德教育,增强大学生抵御负面效应的免疫力,抵御腐化堕落思想的侵蚀,才能使大学生成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才兼备人才。重视美德教育一直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之一。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高校是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历来重视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从德育课的设置,到德育课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无一不是在实践中“立德树人”。但由于教育方式僵化呆板,习惯于外在灌输和说教,忽视或不善于运用美德的“化育”机制及其规律进行教育,成效甚微。因此,进行当代大学生美德化育研究尤为紧迫而重要。近年来有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上对大学生美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广泛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在不同程度上对“美德化育”研究具有理论推进和借鉴作用。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系统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等方法,对当代大学生美德化育的过程和机制以及实现路径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旨在为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式的改革、对思政理论课的学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对提升大学生美德教育的实效性提供方法和路径支持。第一部分,对大学生美德化育的内涵与意义进行了阐释。所谓美德是指高尚的道德行为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化育之“化”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化育之“育”指涵(培)育长养,化育之“境”指从心所欲不逾矩即自由自觉的境界。美德化育就是通过细雨润无声的化育方式,使受教育者把美德的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涵育长养其美德;大学生特有的美德主要包括爱国奉献、求知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友善、勤俭节约等方面的内容;大学生美德对于大学生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是大学生自尊和他尊之要、安身立命之基、生活幸福之源、实现人生价值之本。第二部分,对大学生美德化育的理论基础、思想渊源和学理依据进行了挖掘。本文认为,大学生美德化育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思想资源和学理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价值论和实践论等理论观点,为大学生美德化育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中外思想家的有关论述和思想为大学生美德化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渊源。中国儒家的教化内省思想、道家“行不言之教”思想、佛家“以心传心”思想等都是其重要的文化养分。西方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的美德养成教育思想,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康德的道德熏陶思想,近现代时期麦金泰尔的德性实践理论,都为“美德化育”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此外,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价值澄清教育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情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也为大学生美德化育的研究提供了学理依据。第三部分,阐释了大学生美德化育的运行要素和运行机制。本文认为大学生既是美德化育的客体,也是美德化育的主体,美德化育是主客体的统一;美德认知、美德情感、美德意志、美德信念和美德行为习惯是大学生美德形成的要素,在大学生美德化育运行过程中,这五大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美德认知是美德化育的前提,美德情感是美德化育的催化剂,美德意志是美德化育的动力,美德信念是美德化育的核心,美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美德化育的目的。这既是美德化育运行的机制,也是美德化育应遵循的规律。第四部分,对美德现状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大学生美德化育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基于大量调查问卷,论题基本厘清了大学生美德化育主要存在的大学生美德知行不统一、美德教育实效性较差、价值取向模糊或功利化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学校美德化育理念偏颇、美德化育培育方式方法不力、家庭美德化育缺失、社会美德化育较弱、新媒体与互联网的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对美德认识不够。在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利益多元化的时代,对大学生美德化育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需要不断拓展研究,把握大学生美德化育影响因素的最新发展动向。第五部分,对大学生美德化育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探索。大学生美德化育需要从六个层面展开:强化美德需要是美德化育的前提,潜移默化是大学生美德化育的有效方式,道德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美德化育的重要环节,构建测评制度是大学生美德化育的保障,养成行为自觉是大学生美德化育的目的,营建文化氛围是大学生美德化育的活力。这六条路径有助于使大学生把美德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步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自觉境界。
其他文献
沈从文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出那个年代的淳朴和善良,以及他自身内心的想法和情感的表露。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边城》,以凄美的爱情故事
美国内战之前,主权归属问题一直是争论颇多的一个问题。一般学者认为《邦联条例》之下主权属于各州,1787年《联邦宪法》事实上授予了联邦主权,但宪法条文中没有明确规定,因而引起
《东方杂志》是中国近代期刊史上首屈一指的大型综合性杂志,它真实地记录了中国近代历史变迁的轨迹和难以计数的事情,灾荒问题也是其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从《东方杂志》
本文主要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代谢探讨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并用多变量分析等证实,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HDL-C水平下降较所测其它血
文章以IT行业办公空间装饰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际调研和办公空间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结合人机工程学原理,从色彩、装饰、陈设及材料等方面阐述不同的IT行业办公空间的
霜冻是山西省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农业气象灾害,研究该地区霜冻灾害的发生规律及防御对策不仅对山西省而且对全国霜冻灾害的防御以及保证粮食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
最近连续发生大学生暴力犯罪现象将人们的视线又聚焦到了大学生暴力犯罪问题上来。通过对大学生暴力犯罪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大学生暴力犯罪的深层原因,最后提出能够更好地控制
结合安全飞行实际,运用环境生态学原理,提出鸟撞飞机的综合防治措施。
文章围绕如何解决培养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这一问题,从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养,丰富口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