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温室气体排放所引起的气候变暖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所共同面对的巨大挑战。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我国工业部门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5%以上。大连市工业基础雄厚,增长也十分迅速。因此,对大连市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核算和因素分解能够起到指导减排政策的制定的作用。本文在对2007-2014年大连市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与分析后,采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以及可拓展的随机性的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Affluence and Technology,STIRPAT)的方法进行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产业结构和产出规模4个方面的因素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LMDI和STIRPAT的方法对大连市重工业的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和产出规模3个方面的因素分解。研究结果表明:(1)2007到2014年,大连市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基本保持增加趋势,由4883.98增长至7018.99万吨,年均增长率为5.32%;而能源强度则基本上持续下降,由4050.71降至2218.47吨标准煤/亿元,年均下降8.24%,表明大连市工业的能源利用率有所上升。对轻工业和重工业的碳排放情况进行研究发现,轻工业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不明显,而重工业的碳排放则基本上持续增长,但是两者的能源强度均有所下降。(2)LMDI的分解结果表明,产出规模效应是大连市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产出规模的增长让大连市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增加5592.36万吨,能源强度效应则是碳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能源强度的下降导致大连市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减少3666.91万吨。能源结构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则相对微弱。同样,产出规模和能源强度也是影响大连市重工业能源碳排放的重要影响因素。(3)STIRP AT的分解结果和LMDI的类似,产出规模是大连市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能源强度则是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并发现行业结构(重工业占比的增长)和能源结构(煤炭在总能源消费中占比的降低)变化对大连市工业能源碳排放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类似地,产出规模是大连市重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能源强度则是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能源结构变化对大连市工业能源碳排放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