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建立三维数字化排牙模型;2通过数字化排牙比较安氏Ⅱ类1分类与2分类下颌弓形的差异性;3比较传统二维方法与三维数字化排牙方法对整平spee曲度所需间隙测量结果的差异。方法:本实验选取20例安氏Ⅱ类(其中10例Ⅱ类1分类,10例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的青少年患者,对20例患者术前进行CBCT扫描,Mimics三维重建获得高仿真的下颌三维几何模型,再对下颌牙齿及下颌骨进行精密分割。将几何模型导入Geomagic软件中,参照Andrews正常牙合标准对20个下颌模型进行三维数字化排牙。根据下颌数字化排牙结果,画出下颌弓形曲线,然后将20个模型的下颌曲线按安氏Ⅱ类1分类和2分类分成两组,最终分别拟合出两组的弓形曲线函数式;随机排列出10个有spee曲度和1个无spee曲度的下颌排牙模型,先通过传统方法测量整平10个模型spee曲度需要的间隙量,再通过下颌骨重叠配准的方式,运用三维数字化排牙方法得出整平这个10个模型spee曲线所需要的间隙量,最后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实验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建立了下颌三维数字化排牙模型。2.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弓形拟合曲线函数表达式及拟合曲线:y=247.21x+3.04x^2+0.017x^3+3.47x^4+a其中a代表常数项。(如图15)3.安氏Ⅱ类2分类下颌弓形拟合曲线函数表达式及拟曲线:y=0.05x-0.0046x^2+4.63x^3+5.88x^4+a同样a代表常项(如图16)4.本实验中传统二维测量法整平spee曲线需要消耗的间隙量明显大于三维测量法所需间隙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不同类型的下颌牙弓适用不同形状下颌弓形,卵圆形对多数Ⅱ类1分类下颌牙弓更合适,方圆形对多数Ⅱ类2分类更合适,正畸治疗中可以选择个性化的弓丝进行矫治。2.本次实验结果显示临床上采用传统模型测量法所得单侧每整平1mmspee曲度需要消耗1mm间隙的结果一定程度上是不够准确的;3.三维数字化模型测量分析方法较传统模型测量法更加精准,对正畸诊断中间隙分析具有更高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