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代谢组的变化,筛选血清生物学标志物,分析这一技术方法在CHF病变严重程度、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筛选与CHF相关性比较高的生物标记物,为客观定量评价CHF心肌代谢重构提供重要诊断工具,进而为研究心衰发生发展的代谢机制提供线索。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90人。其中男性62人,女性28人,平均年龄62岁;其中正常对照组30人;心力衰竭组60人(其中包括30例EF<40%收缩性CHF组和30例40%<EF<50%收缩性CHF中间组),所有入选者于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于室温下抽血,用超导核磁共振谱仪测试离心后的血清,数据用SIMCA-P+11软件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确定收缩性CHF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差异代谢物,比较两种模式识别方法的判别能力。OPLS-DA分析方法使用R~2X和Q~2参数来评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Q~2表示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OPLS-DA分析(相关系数R)来确定每两组血浆中不同的代谢组分,并且测试标准为p=0.05。相关系数(截止值)的临界值(截止值)由Pearson相关系数显着性差异检测(Pearson乘积矩相关系数)确定,这相当于显着差异水平P=0.05。根据由样品数(n)确定的相关系数r作为代谢物含量的显着差异的阈值,由|r|阈值代表的代谢物是具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的代谢物(P<0.05)。结果:1)EF<40%收缩性CHF组与健康对照组血1H-NMR图谱有明显差异,40%<EF<50%组CHF患者与健康人血1H-NMR图谱不易区分,EF<40%组CHF患者与40%<EF<50%组CHF患者血1H-NMR图谱存在差异;2)有11种不同的代谢物。进一步采用ANONA统计方法比较各组代谢产物的差异,排除三组之间浓度无显着差异代谢产物。对3-羟基丁酸,丙酮,丙氨酸,缬氨酸和乳酸等五种血清代谢物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丙酮和3-羟基丁酸与NT-proBNP呈正相关。结论:1、EF<40%收缩性CHF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1H-NMR图谱差异性明显,而40%<EF<50%收缩性CHF中间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人血1H-NMR图谱差别不明显。2、丙酮和3-羟基丁酸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可提供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