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继共犯的刑事责任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承继共同犯罪,特指共同犯罪人在犯罪开始前未形成犯罪合意、介入时间存在先续性的共同犯罪情形。其核心问题在于,应当如何认定中途介入的后行为者责任。对此,司法实践中“同案异判”情形层出不穷,故有必要对承继共犯的刑事责任予以研究。厘清承继共犯的概念界定与介入时点,是解决归责问题的研究基础。作为共同犯罪的特殊形态,承继共犯仅是对共同犯罪人先续介入犯罪这一客观事实的描述,而不暗含责任的继承。在外延上,其仅包含承继共同正犯与承继帮助犯两种共犯类型。由于后行为者无法再次促使先行为者萌生犯意,故不存在承继教唆犯。同时,与一般共同犯罪相比,承继共同犯罪的特殊性在于,先、后行为者的介入时点存在差异性。即,后行为者在先行为者实行行为着手后、犯罪实质终了前参与犯罪。承继共犯刑事责任的核心问题在于,能否将介入前的犯罪事实纳入后行为者的责任范围,由此引发承继共犯责任判定的路径分歧。整体归责路径认为,中途介入的后行为者在责任判定时与先行为者毫无二致,均对整个犯罪事实承担责任。但缺乏完整的理论推演是该路径的致命缺陷。以“实行行为不可分割”作为后行为者对整个犯罪事实承担责任的依据,混淆了存在论与规范论的界限。以后行为者对介入前事实的“认识、容认”心理作为归责依据,则落入了主观归罪的窠臼。即使将肯定责任承继的依据归结于后行为者对持续性效果的积极利用,仍无法阐述为何利用持续效果即可替代因果力的要求,故整体归责难以寻求有力的依据支撑。而分段归责路径以中途介入时点将整个犯罪流程予以分割,后行为者仅对参与后的犯罪事实承担责任。基于行为共同说,先、后行为者的共犯关系仅存在于介入后的事实部分。同时,根据因果共犯论,后行为者无法助力于介入前行为与结果的形成,自然无责任承继可言。因此,在对承继共犯刑事责任判定时采取分段归责更具合理性。在将承继共犯的责任判定从以先行为者所创设的团体责任中予以脱离后,对后行为者的责任认定仍需要明确其行为定性的进路与结果归属的范围。在行为定性方面,首先需要明确评价对象。承继共犯中途介入后虽然实施了共谋行为与助力法益侵害的介入后共同行为这两个行为,但由于共谋行为不能传递作为义务,其仅是犯罪团伙内部的意思联络,故应将评价对象限缩为介入后先、后行为者对被害人施加的共同行为。而在具体考量时,应先对刑法分则中的行为构造予以类型划分,明确个罪构成要件对危害行为的要求,其次注重后行为者“利用持续效果”这一客观事实对行为定性的影响。对于承继共犯的结果归属,则应区分可分性结果与整体性结果。对于可分性结果,后行为者仅需对中途介入后的部分结果负责。而整体结果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后有为者不仅对介入后的加深部分承担责任,还应对最终的整体结果承担责任。将上述标准应用于司法实践,那么事后抢劫罪等转化犯与电信诈骗犯罪中中途介入者的责任判定难题将会得以解决。对于事后抢劫罪等转化犯中中途介入者的责任认定,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转化犯并非身份犯,可运用承继共犯理论对其予以分析。而在具体实践中,则应根据介入时盗窃、诈骗、抢夺等前行为是否既遂对中途介入者的行为予以定性。对于电信诈骗中半途介入的帮助取款人责任判定,则应划分单一帮助取款行为与连续帮助取款行为两种类型。在单一帮助取款行为中,帮助取款人是构成诈骗罪抑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应当以诈骗行为是否实施完毕作为区分标准。而连续帮助取款行为的定性,则应根据每次帮助取款行为的介入时点运用承继共犯理论分别予以判断,不能以整体的诈骗罪一概论之。
其他文献
环境行政处罚是一种特殊的行政处罚,具有处罚主体的专业性、处罚影响对象的多元化、处罚过程的技术依赖性、处罚结果涉及的利益多元化等特点。因此,相较于一般行政处罚,其具有更多规范的可能性。环境行政处罚涉及的诸多问题中,裁量基准的制定与实施较为典型。比例原则的核心是协调公益与私益的关系,蕴含着利益衡量方法的考虑,因此该原则有助于推动以利益衡量为实质的环境裁量基准制度在环境行政处罚中的构建、运用与完善。文章
学位
过罚相当原则作为行政处罚领域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各时期的《行政处罚法》中均有条文规定,通过司法审查手段对自由裁量权予以规范。如旧法第四条、现行新修法第五条所规定的,即要求相应行政处罚的做出需在明确违法事实的基础上,且将作出的行政处罚种类及幅度能够与该违法的具体行为及其社会危险性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当性和匹配度。然而在具体司法实践中该当如何适用此原则,旧法并未给予具体的适用标准,而仅就“罚”即行政处罚的
学位
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新型诉讼制度,是当下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达成的目标之一。明确庭审实质化改革的方向,突出审判程序的中心地位,强调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成为不断努力的方向。被告人的对质权作为一项基本的诉讼权利,在很多国家的法律体系中都已经得到充分的确立与保障,在相关国际条约中也得到相应的规定。但审视我国刑事诉讼程序,并没有在法律上赋予被告人庭审对质权,将有可能进一步加剧控辩双方法律地位上的不对等,不利于
学位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电网正朝着容量大、输送距离远、电压等级高的方向发展,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也由此得以发展。桥臂电抗器是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的重要设备。然而,桥臂电抗器区别于以往电抗器的最大特点是其在运行中需要承受电流幅值相当大的交直流复合电流,交流电流和直流电流的分配规律不尽相同,导致了桥臂电抗器的空间磁场分布情况与普通平波电抗器有着很大的区别,产生了个别包封损耗过高的结果,所以在目前的
学位
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但发展的背后却是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暴露,环境违法犯罪日益猖獗,对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考验巨大,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亟待解决。我国逐步认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的方式终究是不可取的,因此将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摆在了重要位置,加大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行为的惩治。但由于行政处罚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不够,生态污染破坏行为屡禁不止,因此为了更好地打击生态环
学位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显著,在司法实践中切实推动了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全面有效治理,为建立健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长效机制提供助力。但是在这个过程,黑社会性质组织中组织领导者的刑事责任问题仍然是极其复杂的问题,虽然有诸多法律法规提供法律依据,但是司法实践中依旧存在一些组织领导者刑事责任认定标准不统一、案件审判结果矛盾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对组织领导者刑事责任认定范围的不当扩大。为了达到对组织领导
学位
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一次能源消耗量逐年增长。为了应对由此引发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以风电为代表的众多清洁能源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然而,随着风电在电网中的渗透率逐渐提高,其出力的不确定性以及其经换流器并网的特点为电网带来了诸多安全问题,电网的安全稳定及经济运行受到了严重威胁。储能技术具有快速功率响应、效率高等诸多技术优势,非常适合用于平抑风电场的功率波动,进而促进风电的并网和
学位
在声势浩大、错综复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中,失信约束制度成为社会信用治理的重要手段。然而失信约束的权力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扩张,出现误用、滥用的情况,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不当限制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事实,对失信约束制度的合法性规制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学议题。经过国家数十年的引导和推动,我国的失信约束制度已基本成型。这种国家主导的信用监管实际上更侧重于保障社会信用秩序,因此失信约束制度的现实运用有着明显的工具
学位
长三角区域和京津冀经济地带、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开放纵深最大、基础创新能力最高的三个地带,在服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局和全面开放格局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江三角洲目前建立了以实现政府全面对接为主要目标的地方行政协调管理机制、以推进市场整合为主要目标的经贸合作管理机制、以规范市场运作有序为主要目标的地方协调管理机制和以实现地方经济共同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资源共享管理机制。为使长
学位
行政机关协助法院执行行为(以下简称“行政协执行为”)是否可诉以及可诉范围的厘定一直困扰着基层法院立案及审判工作。从2004年开始最高院不断以批复的形式对此问题进行回应,直至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颁布,以正式司法解释的方式对行政协执行为的可诉性及标准进行了统一规定,即行政机关协助法院执行生效裁判的行为不受案,但在协执过程中扩大执行范围
学位